会计实务:新准则下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探析.doc
上传人:贤惠****66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会计实务:新准则下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探析.doc

会计实务:新准则下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探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准则下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探析执行新会计准则需要加强会计职业判断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一套具有会计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标志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套企业会计准则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出台,不仅表明了我国会计准则的体系更加完整,内容也更加丰富,而且增强了可操作性。但是,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只是为会计工作提供指导和方向,它不可能囊括企业的所有经济事项,也不可能提供所有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在学习和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已基本达成以下共识:在过去以制度为主体的会计规范体系下,习惯于按制度规定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以准则为主体的会计规范体系的现实需要。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业务处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因此,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很高,它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给了会计更大的自由裁量权,要正确认识、掌握及执行会计准则,不仅需要会计人理念的转变和扎实的基本功底,更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关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所涉及到的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这里的重要性只是一个原则说明,至于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并没有明确定义,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2.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经济利益观对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进行定义,引入了经济利益流入、流出的概念。其中:在资产、负债的定义中采用“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济利益“预期”会流出企业的定义方法,而且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采用了“很可能”的提法。这里的“预期”、“很可能”的概念应用,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要素确认时必须进行会计职业判断。3.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货币时间价值中的现值概念,而现值则是指预计所产生的未来现金净流入(出)量的折现金额,在折现金额的计算过程中需要一个合理的折现率,而这个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也是企业在购置或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这里的“未来现金净流入(出)量”、“资产特定风险”、“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给会计人员提供了一定的职业判断空间。4.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从而成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特点。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这里的“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判断标准,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各种市场状况和其他情况进行职业判断。5.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的多种计价方法,但没有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做出具体规定,如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在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6.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在确认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的条件时,需要进行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而商业实质是指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这里的“显著不同”、“差额……相比是重大的”,没有一个合理的衡量标准。因此,对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需要进行会计职业判断。7.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还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其中: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国有企业只有存在投资关系而且以一方对另一方有一定影响并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的情况下,才视为关联方;否则国有企业不视为关联方。这里的“重大影响”和“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如何进行量化判断,需要进行相应的职业判断。8.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估计做出了规定,如企业应于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比例并没有明确规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