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演讲稿【编辑原创】.docx
上传人:Ch****91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全演讲稿【编辑原创】.docx

安全演讲稿_18.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全演讲稿关于安全演讲稿模板锦集七篇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全演讲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安全演讲稿篇1随着20xx年xx世博会的日益临近,构筑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对成功地举办一届出色的世博会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世博小主人的我们,平时重视消防安全,提高防范意识和技能,也是在为世博会和创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接下来就发生火灾事故时如何报警和自救给同学们作宣传。一、拨打火警电话“119”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把情况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楚。1、要记清火警电话“119”。2、电话接通以后,要准确报出失火的地址、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有没有人被困、有没有发生爆炸等。在说不清楚具体地址时,要说出地理位置、周围明显建筑物或道路标志。3、将自己的.姓名、电话或手机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4、打完电话后,立即派人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5、如果火情发生了新的变化,要立即告知消防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力量部署。二、火灾自救知识。如果学校寝室、教室、实验室、会堂、饭店、食堂和家庭着火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逃生。首先要镇定冷静,不能惊慌失措。一、毛巾、手帕捂鼻护嘴法因火场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氧气少、一氧化碳多的特点,人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神经中枢中毒,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但毛巾与手帕不要超过六层厚)迅速逃到上风处躲避烟火的侵害。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二、遮盖护身法将浸湿的棉大衣、棉被、毛毯、麻袋等遮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冲出火场,到达安全地点。三、卫生间封隔避难法如果走廊或对门、隔壁的火势比较大,无法疏散,可退入卫生间内,将门缝用湿毛巾、毛毯、等封死,防止受热,并不断往上浇水进行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延长时间的目的。三、火场求救方法。当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屋顶或避难层处,向外大声呼叫,敲打金属物件、投掷细软物品、夜间可打手电筒、打火机等,以声响、光亮,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赢得逃生的机会和时间。同学们,再远大的理想,再光明的前程,都需要我们的生命安全作保证。“远离火灾,创造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共同携手,更加关注消防,更加珍爱生命,实现共享平安!安全演讲稿篇2各位同学们:我们曾经努力做文明公民,做好学生,做环保小卫士。今天,我们决定努力做保安。想当保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一些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的知识,一定要学习、宣传、实践,保证安全。此外,我们应该培养一些应急能力,如火警、匪警、紧急电话等。要谨记在心,有一些必要的自救互救常识,也要了解和学习。在学校,如果你不注意一些很小的`事情,就会导致大灾难。比如两个人用铅笔互相打架,如果打偏了眼睛会怎么样?上下楼梯的时候,很多人来来回回,在楼梯上推人,在教室打架……如果不注意这些小行为,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一定要预防和制止这些不安全行为,做合格的保安。校外,更值得注意。放学后不能在路上打架,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骑行时,遵守秩序,先下车再上车。千万不要把手和头伸出车外,以免发生事故。放学后,学生们经常在小摊上买一些“三不”垃圾食品。他们虽然满足了一时的好运,却给自己的身体埋下隐患。为什么我们还吃它们?因此,必须学习安全知识,宣传安全规则,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能力。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保安”。安全演讲稿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职工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有这次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从严管理”这一关系安全生产的重大主题。也为能够站在这里演讲,而感到非常的荣幸。无规矩则不成方圆,不严格则滋生隐患。11.22事故给了我们沉痛的一击,绷紧了我们些许松弛的神经。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值得我们深深反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松懈,是什么让我们敢于拿生命开玩笑?是我们的不守纪律,是我们对于满墙规章制度的熟视无睹,是我们对于公司三令五申的要求的漠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经验主义,我们需要的是一条条完整的.操作流程。诚然,经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捷径,但是也让我们忽视了工作中的隐患。我曾经听说过一件事,国外的工程师,他们随身都携带着操作制度,每次在施工前,他们都会拿出来,严格的按照操作制度进行,他们并不是缺乏经验,相反他们的经验非常丰富。只是他们不迷信经验。他们坚信只有按照完整的操作制度进行操作,才能发现隐患,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反观我们,又有谁能够随身携带操作制度,又有谁能够在操作之前看看操作规程?我们更多的是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