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弘扬中医文化格言箴言弘扬中医文化格言箴言集锦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弘扬中医文化格言,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弘扬中医文化格言箴言篇11.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明·龚廷贤2.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明·汪绮石3.宜节思虑以养心,宜节烦恼以养神。——明·汪绮石4.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清·金缨5.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钱公良测语上》6.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安份吟》7.养生之士,睡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唐·孙思邈8.“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孙思邈《千金方》9.“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1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1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13.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4.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15.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19.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2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弘扬中医文化格言箴言篇21.长寿之道:童心、蚁食、龟欲、猴行。2.健康之道: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3.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4.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不知爱神,只知爱身。不知形者载身之车也,神去则人死,车败则马奔,自然之至理也。---明代医学家高濂在《遵生八笺》5.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仙经》6.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7.三关者,口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三关调,则五脏安,五脏安,则举身无病。----《真诰·甄命授》8.喜怒哀乐,宁不伤人。故心不扰则神不疲,神不疲则气不乱,气不乱则身泰延寿矣。———嵇康9.神气淡则气血和,嗜欲盛则疾疹作。———孙思邈10.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嵇康《答难养生论》11.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道机》12.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养生要诀13.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东晋葛洪14.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15.心者,神之舍也,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万寿丹书》16.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唐·孙思邈17.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唐·孙思邈18.静则神藏,躁则神夭。——元·刘元素19.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20.肺;恐伤肾。——元·刘元素弘扬中医文化格言箴言篇31、走进医圣故里,共谋合作发展。2、中医药需要社会支持,社会需要中医药服务。3、中医药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4、中医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5、正气存内,邪不可干。6、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7、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8、以节为媒,助推南阳经济社会发展。9、医圣故里迎嘉宾,卧龙腾飞谋发展。10、养生用中医,花钱最实惠。11、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1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3、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安康。1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15、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16、实施张仲景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17、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南阳形象。18、让世界了解南阳,让南阳走向世界。19、全力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20、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奋斗。21、您的.健康,我的责任。22、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23、看病用重要,治标且治本。24、看病看中医,方便且实惠。25、看病花钱少,中医最便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