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个人感想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个人感想多篇.docx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个人感想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个人感想多篇【导语】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个人感想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1建设海洋强省,山东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2018年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二期建设的号角。这一次,“连钢创新团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向真正的智能化,抢占新一轮智慧码头建设制高点。如何抢占?从省情出发。山东是富氢大省,但缺乏有效利用,氢气作为副产品白白浪费;5G技术,未来自动化行业竞争的新蓝海。跳出传统路子,“连钢创新团队”作出大胆尝试:“氢+5G”,成为二期项目主攻方向。“联合攻关、集成创新!华为、中国联通、航天科技……‘新朋友’陆续加入,团结一心,誓将自动化码头的上下游供应链条留在民族企业!”他们底气十足。“工业互联网协议总是间断失效,视频信号时断时续,16毫秒延时的确会对生产造成作业隐患。”徐永宁回忆。试验,修改;再试验,再修改……2018年11月,“连钢创新团队”再攀高峰,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岸桥自动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数据回传的全场景应用。“这不再是传统的‘大块头’。”张连钢指向码头上的自动化轨道吊,“我们以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动力,为设备‘瘦身’,降低了设备结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而且发电效率高。”短短18个月,2019年11月28日,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诞生了。“这次,我们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张连钢脸上洋溢着自豪。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连钢创新团队”赢得了这样的评价:“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为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为世界5G应用奠定了基石!”站在码头,安静如常。桥吊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远方,“中国智造”旗帜高高飘扬。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2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是张连钢同志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自2013年组建以来,“连钢创新团队”认真学习贯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承科技报国志向,坚持自主创新理念,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团结协作、集智攻关,_一系列技术难题,构建一整套技术标准,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成为工业互联网在港口场景中应用的成功案例。“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和“连钢创新团队”成员代表参加发布仪式。全自动化码头代表着海洋港口集装箱装卸的最高端形态,是一个国家港口综合科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以张连钢为带头人的青岛港集团自动化码头“连钢创新团队”,传承新时代奋斗精神,顽强挑战国际行业权威,锐意攻克世界技术难题,仅用三年半时间就完成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嬗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3“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个数字,‘3000’。大家知道3000代表了什么吗?”李永翠说,“这是在自动化码头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开过的技术研讨会的数量,而每一个研讨会的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我们的开局——很难。”截至2013年,全球已经建成了三十多个自动化码头,但我国,乃至亚洲,却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2013年10月23日,青岛港成立了以张连钢为组长的自动化码头项目组,正式开启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征程。当时,整个项目组陷入特别焦虑、特别迷茫的状态。最后还是“连钢创新团队”的主心骨——连钢组长拍了板儿:我们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而且,一定要建成世界上最好的自动化码头!“开局决策难,决策之后开始的码头设计——更难。”设计之初,团队面对的是只有一条海岸线和一片待平整的土地,成员几乎天天熬夜,白天讨论、晚上“恶补”相关领域的知识,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分析报告。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一点成型。“仅仅是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我们前后总共设计了40多稿方案,”李永翠说,为了确保生产流程能够顺畅运转,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十万多次。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通宵达旦,是一次次挑战极限。就这样,“连钢创新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码头的方案设计,要知道,在国外,这项工作至少需要三年。“设计完成了,码头开始建设,又是——难上加难!”15个月历经千辛万苦孕育出完整方案。2017年5月11日,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