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

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通过职业教育让相关人员提升文化素养一、总体目标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提升学历水平、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导向,深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集中力量对低学历的劳动人员进行学历和技能双培养、双提升,接受职业教育。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学得一技之长,达到毕业条件的取得中职教育文凭。到2023年,全乡15-59岁低学历劳动者接受“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累计完成人。二、培训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按照各行政村低学历劳动者的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分布和存在突出问题等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培训,把课程落到实处。2.注重实效,方便开展。尊重低学历劳动者意愿和需求设立流动课堂,采取入村就地培训,交叉巡回授课等贴近、方便群众的培训方式,将培训重心下移,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上门培训服务。3.上下联动,点面结合。按照省市区统一部署安排,成立培训工作专班,以职业学校为依托,发挥涉农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优势,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整村推进,促进低学历劳动者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开展。4.长短结合,灵活高效。长训短培相搭配,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注重实际操作,丰富培训内容,活跃培训形式,保证培训取得实际效果。5.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教育、人社、农服、经发等多部门联动,整合职业学校、中小学、村、小微企业等资源共同推进。三、主要举措(一)明确培训对象1.由各村牵头摸排15-59岁低学历劳动者信息名册,并依据掌握数据进行分类,为开展职业教育学历双提升工作做好人员信息保障。2.由人民政府统筹,派出所、教育部门、各村对照信息名册,配合乡镇对辖区内15-59岁低学历劳动者开展信息比对、摸排走访,掌握此类人员联系方式、居住、务工、健康状况。(二)分类开展文化知识培训1.由人民政府牵头,组织中小学教师、畜牧、农业、林业技术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开展文化、政策、法律等知识培训工作。2.组织开展文化课教学。针对15-59岁具有劳动能力但文化素质较低的低学历劳动者,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乡镇中心校、村级小学等平台,广泛发动中小学教师、驻村干部、志愿者,开设通识文化课程,对学员进行读、写、算等教育培训,使他们能认识生活中的常用汉字,会写日常使用便条,提高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3.融入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建设实施纲要》培训,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4.强化政策法规学习运用。加强对党和国家乡村振兴各项方针政策的培训,特别持续加强对与脱贫群众息息相关的就医、资助、务工、子女就学等强农惠农政策宣讲;以社会治安、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计划生育等法律法规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搞好法制宣传,增强学员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维护利益、化解矛盾的观念。(三)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统筹人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林业、水利等股站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组织教师开展培训工作。为学员规划技能培训路线,采取机构送教下村、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更多学员掌握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种养殖技术和配套的农业产业初加工技术。根据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需求,积极推动学员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致富之路。(四)科学设置培训专业重点围绕我乡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设置农业种植相关专业,并结合我乡产业发展实际动态调整。(五)切实加强教学管理1.多方合力开展招生工作。由羊昌乡人民政府统筹,各行政村为招生主体单位,各学校积极配合,组织村干、网格员、教师等人员进行招生工作,并做好培训场地安排、培训学员的考勤与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2.严格学籍管理。所招收学员由乡人社中心上报区教科局,统一录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非全日制招生系统,实施动态管理。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员,基本学制为3年。3.合理安排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员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组织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农忙时多实践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注重学员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4.采取灵活的学习形式。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线上和线下课堂与现场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各学校要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各部门按分工负责实施。要面授、自学及线上培训相结合,自学课时原则上不少于集中授课课时,集中授课部分课时可采取线上教学进行,自学课时和线上教学课时总时长由各学校自行确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