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水稻虫害的综合防治水稻虫害的综合防治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种植过程中--虫害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虫害有稻飞虱、螟虫、潜叶蝇、稻包虫等,如果防治方法不正确将会造成收获时的损失,严重时,甚至绝收。因此,做好水稻虫害的防治,才能得以保证水稻的丰产丰收。本文就水稻的虫害及其药剂防治措施总结出了一套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关键词:水稻虫害综合防治水稻虫害综合防治的宗旨是,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用生态平衡的理论来指导防治。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对防治措施进行抉择和配套。水稻虫害实行综合防治不但可以增强水稻自身的抵抗力,恶化害虫生存的环境,有效地控制虫害的发生,还可保护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真正达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的。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减少虫源、选择抗性良种、培育壮秧、合理施肥、科学用水等。1、选地整地:选择无病留种田,减少初侵染源。冬季深耕翻土,深水泡田能使在土壤中越冬的螟虫大部分死亡,降低来年基数。2、选择抗性良种:寻求丰产栽培与控制病虫害发生技术的一致性。提倡选用抗虫品种,品种要常更新,防止长期种植某一品种使该品种抗性降低而导致病害流行。3、种子处理:进行种子消毒,可选用浸种灵浸种消毒,能有效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传染病害。4、培育壮秧:秧苗强壮,移栽后水稻对虫害的抗病力强。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真正能够达到避病的目的。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减少虫害的发生。施肥时尽量多施有机肥,施用化肥时应当做好氮、磷、钾肥的配用比例,稻株营养均衡,能有效的增强抗虫能力。过量施用氮肥禾苗柔嫩贪青,容易滋生病虫害。6、科学用水:科学用水也能减少虫害的发生。合理灌溉,水稻生长的过程,用水时做到浅水栽秧,寸水分蘖,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通过合理灌溉,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性。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4-重要手段,它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综合防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化学防治时要结合其它技术措施同时进行,并注意合理使用农药,讲求施药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1、对症下药,适时施药。不同的农药都会有不同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在决定使用时,必须先要弄清需要防治对象,依照病情对症下药。每次施药前最好根据当地的植保部门提供的时间和配方进行施药,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各种病虫害。根据我区的病虫发生情况对水稻的几种主要病虫害提出合适的施药时间和适用防治药,如二化螟:大田期秧田每亩有卵500块,大田穴枯鞘率达0.5%以上时用50%杀虫双100克或90%杀虫单5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稻飞虱:水稻分蘖未期至孕穗前期,百穴有虫500头,常用农药有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砒虫啉可湿性粉剂和80%敌敌畏乳油等喷雾。2、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大量杀伤自然天敌的农药。防治水稻穗期病虫害,关键是在破口初期即抽穗5%-10%时打好一次混合保穗药,穗期稻株高大、田间郁蔽,施药时必须用足水量,每亩用水量不能少于50公斤。施药时和施药后3-5天,稻田要保持3厘米左右的水层,施药后要及时检查防效,发现效果不理想要及时补治。宜选用BT及其复配剂,杀虫单,杀虫双、锐劲特等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三环唑及其复配剂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吡虫啉、扑虱灵防治稻飞虱。不能用高毒、剧毒和菊酯类农药,收获前10-15天禁用化学农药。3、科学施药。一是要选用新型的喷雾器,采取低容量喷雾。二是提倡农药合理的混配、轮用。不能单用受害重的一种药物。三是用水量要足,保证药液均匀周到。四是要对准位置施药,如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五是施药时稻田应保持一寸深的水层一周左右,以保证防效。三、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谢物、天敌昆虫、菌体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它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及农作物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病虫发生有较长期抑制作用等优点。其主要措施有: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饲养害虫的天敌,放养到田间,达到以虫吃虫的目的,效果更好。利用寄生蜂(稻螟赤眼蜂、螟黄黑卵峰、稻虱缨小蜂、白足扁股小蜂、二化螟绒茧蜂、稻纵卷叶绒茧蜂等)。利用农田蜘蛛(小黑蛛、日本长脚蛛、卷叶刺足蛛、拟环纹狼蛛、水狼蛛、三突花蛛等)。2、以微生物治虫。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杀螟杆菌、杀虫细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3、利用两栖动物治虫。蛙类、蟾蜍等。4、采用生物类农药代替高残留化学农药。例如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类农药取代高残留化学农药,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有效防治虫害。5、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干扰害虫雌雄交配,降低害虫繁殖力。6、采用生态种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