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卫生院工作及义诊工作总结卫生院工作及义诊工作总结范本篇一:2012年上半年卫生下乡工作总结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2年上半年卫生下乡工作总结我院根据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卫生部门的要求,结合“三好一满意”、“走进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活动,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卫生下乡”的指示精神,认真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院将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下乡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切实保证卫生下乡活动落实到实处。今年我院卫生下乡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对口支援**乡卫生院;2、义诊、体检;3、患者回访;4、宣传防艾知识;5、宣传卫生科普知识。二、抓好对口支援按照县卫生局的安排,我院对口支援十里乡卫生院。每年派医务人员进行卫生帮扶,从医院管理、提高医院整体业务水平、医务人员临床进修等方面进行全面帮扶。为**乡卫生院培训医护人员多名,免费提供医疗设备,提高了**乡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让**群众真正得到医疗实惠。三、做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1.加强辖区村卫生室管理,特别是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地区,抽调一批服务意识强、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下乡义诊、回访,努力为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便捷诊疗服务。2.针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等多方面需求,下乡为群众提供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及疾病防控知识,共发放健康宣教资料25000多份,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2次。3.定期下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面向村医开设技能培训班等方式,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村医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进农民健康、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二○一二年七月十日篇二:卫生院支农医疗下乡义诊活动总结卫生院支农医疗下乡义诊活动总结7月20日我院组织6名医生和2名护士,在院长的带领下,冒雨到刘平村卫生室开展义诊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人群众家中,现把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我院积极响应太和县卫生局“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的号召,组织了此次送医下乡义诊活动。选派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等6名医生和2名护士到卫生室开展义诊活动。为保障活动取得实效,村干部和乡村医生走村串户在刘平行政村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当天参加就诊的群众300多人,免费发放药品1000元,防病宣传手册500多份。二、反响热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此次卫生下乡义诊活动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不但解除了村民疾病的隐患,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强化了村民卫生保健意识,使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疾病检查,才能预防疾病,健康的体魄才能全心的投入到生产中,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群众反响热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三、长期坚持,定期下乡建立长效机制鉴于此次卫生下乡活动的成功举行,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全镇剩余5个行政村继续开展,并且把每年的7月份作为高庙镇卫生院“送医、送药下乡活动月”,抽调骨干人员下乡义诊。总之,这次“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赏,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2年7月20日篇三:医院“送医下乡”义诊活动总结医院“送医下乡”义诊活动总结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院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等十四部委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响应阜平县文明办、卫生局“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的号召,分别于2010年4月、5月、6月、10月和11月,为东下关乡、沙窝乡、龙泉关乡、史家寨乡、北庄乡、平阳乡、大台乡、城南庄乡村民进行免费义诊的活动。此次活动是我院积极响应阜平县文明办、卫生局“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号召所组织的一次为民举措,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现将这二次卫生下乡活动情况作一总结报告:一、义诊队组织构成和作用在100天的“送医下乡”活动中我院始终坚持每天出动医疗车一辆,15人组成的义诊医疗队,义诊队医师均系我医院医疗骨干,从医多年,他们之中有学科带头人及我院各科先进医务人员。在此次活动中部分义诊专家不顾年迈体弱,不顾寒热风雨,坚持下乡(如外科专家刘振泉主任,50多岁,主治医师),为解除农民疾苦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村民们的认可,是当前我县一支医术精湛、服务热情的义诊队伍,为社会所瞩目、所称赞。这次开展的义诊活动我们主要服务对象为八个乡镇,据统计,其中咨询检查人数11816人、体检人数4025人,此次活动费用均由我院出资,为病人节省各种医疗诊疗费46200元(见附表一)。卫生下乡活动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不但解除了村民疾病隐患,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强化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