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原始社会的住房建筑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l)氏族社会时期的住房建筑(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2)原始社会晚期的住房建筑(以黄河流域的建筑遗址)(3)仰韶时期的住房建筑(陕西临撞姜寨发现的村落遗址)(4)龙山时期的住房建筑2.原始社会时期的公共建筑(1)祭坛:浙江余杭县的瑶山和汇观山两座祭坛遗址(土筑)。(2)神庙:中国最古老的神庙---辽宁建平县牛梁河女神庙。1.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河南堰师二里头建筑遗址是夏末都城—斟寻,说明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己经开始走向定型。2.商朝的建筑(公元前1600一前1046年)(1)商代前期的城址:郑州商城、尸沟乡早商城址、盘龙城遗址(2)商朝后期的城址:商朝后期迁都于殷(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范围约3Okm2,遗址本体分为北、中、南三区。3.西周(公元前1046一前771年)(1)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2)湖北薪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遗址(3)陕西扶凤召陈遗址(瓦)4.春秋(公元前770一前476年)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又称台榭)的出现。(1)瓦的使用、砖的出现。(2)高台建筑的出现。(3)代表建筑遗址:秦国都城雍城。1.战国(前475—前221)(1)建筑布局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城市建设的高潮。①齐都城临淄②楚国的鄢郢③赵国的邯郸④秦国的宫殿(2)建筑技术的进步①铁制工具如斧、锯、锥、凿等的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②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并有在瓦上涂上朱色的做法。③出现了装修用的砖,当时制砖技术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④棺椁的样卯制作精确,形式多样,反映了当时木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2.秦朝的建筑(公元前221一前206年)(1)阿房宫遗址和秦始皇陵。(2)秦始皇东巡“褐石”时所建的行宫遗址。(3)长城。4.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220--589年)(1)该时期内建筑的特点(2)该时期的建筑类型①佛寺②佛塔③石窟④园林1.隋(581-618年)(1)兴建都城:①大兴城②洛阳城。(2)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3)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4)代表性建筑一一河北赵县安济桥。2.唐代的建筑(618--907年)唐代建筑主要有下列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3.五代时期的建筑(907-960年)在建筑上,五代时期主要是继承唐代传统,很少新的创造,仅吴越、南唐石塔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塔比唐朝有所发展,建都于广州的南汉还铸造了铁塔。4.宋代的建筑(960--1279年)(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消失)。(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园林兴盛。5.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907-1227年)(1)辽代建筑的特点(907--1125年)①较多地保留唐代建筑的手法。②辽代墓室除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常用圆形平面,这是它的特色。③佛塔多为砖砌的密檐塔,楼阁式塔较少。不少密檐塔的外观极力仿木建筑,水平较高。(2)金朝建筑的特点(1115--1234年)①金朝建筑既沿袭了辽代传统,又受到宋朝建筑的影响。②金朝建筑装饰与色彩比宋更富丽。(3)西夏建筑的特点(1032--1227年)西夏佛教盛行,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藏文化双重内涵。1.元代的建筑(1279--1368年)(1)都城建筑规模宏大。忽必烈时,在金中都的北侧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都城。(2)宗教建筑异常兴盛。藏传佛教得到元朝的提倡后,内地也出现了喇嘛教寺院,此后藏传佛塔成了我国佛塔的重要类型之一。(3)木架建筑趋于简化。元代的简化措施除了节省木材外,还使木构架进一步加强了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2.明代的建筑(1368一1644年)由于金、元时期北方遭到的严重破坏和南宋以来南方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稳定,使明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呈现南北不平衡。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筑也有了进步,主要表现为:(l)砖己普遍用于民居砌墙。(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3)木结构方面,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