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网运行的安全技术第二章前言第一节绝缘和加强绝缘固体击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热击穿和电击穿。热击穿是绝缘材料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了泄漏电流使绝缘材料发热,如果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发,材料的温度就要升高,由于绝缘材料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使得绝缘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增大的电流又使材料进一步发热,直至绝缘材料中电流流经某途径发生熔化和烧穿的现象。热击穿是热起主要作用。电击穿是绝缘材料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其中的离子获得高速,从而使中性分子产生碰撞电离,以至产生大量电流而致击穿。电击穿主要决定于电场强度的大小。绝缘材料除因击穿而破坏外,腐蚀性气体、蒸汽、潮湿、粉尘、机械损伤也都会降低其绝缘性能或导致破坏。在正常工作的情况小,绝缘材料也会逐渐“老化”而降低以至失去绝缘性能。二、介质损耗角绝缘材料的好坏,除可用绝缘电阻值来衡量外,还可用介质“损耗角“度量。绝缘材料又称介质,理想的介质中传导电流为零,“通过“理想介质的电流唯有电容性电流,它超前电压90角;而在实际的介质中却存在微小的传导电流,这个电流使与电容电流并联的,因而介质中的实际电流包含着两种电流:一种是超前电压90角的电容电流,另一种是与电压同相的传导电流(亦称泄漏电流)。这种并联总电流超前于电压的角度就小于90角。它与90角之差值称为“损耗角”。当泄漏电流越大、介质中电流超前电压的角度越小,其损耗角越大。所以绝缘材料的“损耗角”(一般用符号“&”来表示它)也可表征绝缘性能的优劣。但通常都是用绝缘电阻值来衡量。绝缘的好坏,主要由绝缘材料所具有电阻大小来反映,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是加于绝缘的直流电压与流经绝缘的电流(泄漏电流)之比,绝缘电阻可分为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前者是电流通过绝缘厚度的电阻值,后者是电流通过绝缘表面的电阻值。而绝缘的全电阻就是这两者之并联值,通常所讲的绝缘电阻主要是这个全电阻。与此相对应的是绝缘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也有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之分。绝缘电阻通常用摇表(兆欧表)测定。不同线路或设备对绝缘电阻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的较室内的要求高,移动的较固定的要求高等。下面是几种主要线路和设备应当达到的绝缘电阻值。配电线路新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电力和照明线路,要求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兆欧。运行中的线路可降低至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在潮湿的环境,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500欧。新装盒大修后的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要求每个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不于300兆欧。配电盘的二次线路,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兆欧,潮湿的环境可降低为0.5兆欧。第二节屏护和间距屏护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当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接地或接零。间距就是保证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为了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的事故,以及为了防止火灾、防止过电压放电和各种短路事故,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护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安装的方式等因素。架空线路是指档距超过25米,利用杆、塔敷没的高、低压线路。它主要由导线、杆、塔、横担、绝缘子和金具等组成。架空线路所用导线可以是裸线,也可以是绝缘线,如果露天架设,导线绝缘经风吹日晒也极易损坏。架空线路断线接地时,为防止跨步电压伤人,在接地点周围8-10米范围内,不能随意进入。架空导线在电杆上的排列,一般有水平、垂直和三角形方式,如低压、380/220伏三相四线制的导线,采用水平排列,且零线在靠电杆位置,保证检修人员上杆操作安全。10千伏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4.0米;低压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米。低压接户线跨越通车街道时,对地距离不应小于6米;跨越通车困难的街道或人行道时,不得小于3.5米。低压接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下表中所列数值:低压接户线间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所列数值:户内低压裸导线与地面、生产设备和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电缆线路主要由电缆、电缆终端头以及电缆中间接头组成。而电缆由导电线芯绝缘层和保护层组成。电缆线路可以暗设也可以明设。暗设的有沿电缆隧道或电缆沟敷设的,也有直接埋在地下的。直接埋地电缆与一些工程设施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下表的要求:①电缆相互交叉时,高压电缆应在低压电缆下方,如果其中一条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米范围内穿管保护或用隔板隔开时,最小距离可减少为0.25米。②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或交叉时,如有隔热措施,平行和交叉的最小距离可分别减为0.5和0.25米;③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时的隔热措施,应采用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时,保护管应超出热力管(沟)两端2米;当采用隔热层保护时,隔热层应超过热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