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努力****振宇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富论读书笔记.docx

国富论读书笔记.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者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亚当斯密被奉为经济学之父.而国富论在其成文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先后赢得了无数荣誉: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甚至认为从最终效果来看,这也许是迄今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贡献的总和.更为众多经济学家所迷惑的是,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所做的这本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仍然涵括了我们今天经济活动和经济研究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结构严谨,无懈可击.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全书分为5篇,作者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专着.这本专着共为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从国富论中文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由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大的.在中国的今日,脱离了计划经济也可是三十年,与英国将近三百年的自由经济意识还无法相比,东部开放的海城市还好,西部地区则明显的体现出落后,不但经济落后,思想也落后,表现命令不到绝对不作为的慵懒心态,与沿海开放区的那种创新思想大相径庭,这也是西部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所以思想不自由,不主动,就会落后.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可是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弱,国则弱.中国没有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放弃自我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梦.因为它深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不放弃自我的信仰,就会成功.就算失败了也要再爬起来,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就好像每个人都能够仰望星空,心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国富论读书笔记经典的可贵之处在于你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对于经典著作,我总习惯于带着批判和疑问去阅读和思考.这使得我的阅读之路充满了荆棘,也充满了乐趣.这次的阅读,我把切入点选在了斯密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带着这个疑问,我再次回到国富论寻找答案.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中国在这十年中的变化是举世瞩目的.简而言之,成就显著,问题依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中国在第二个十年中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中国能够跨越资本主义走过的路吗?不能!马克思给我们指出了罪恶,却没有找到改变的方法.事实已经证明,马克思开出的药方并不合适.当我们寻找新的方向时,亚当斯密会是我们的选择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我重读国富论的第一个启示.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自由和法治传统,亚当斯密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个契机.因为他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一种颠覆两千年中国封建传统的思维.这就是自由主义,一种基于个人至上理念的哲学.亚当斯密生于苏格兰,在十八世纪的苏格兰,有一个思想传统,叫做自然秩序理念.这种自然秩序是通过未预期的社会结果形成的,也就是说,市场,像语言、法律体系和许多其他现代社会制度一样,不是中央计划或集体调整的结果,而是因很不相同的原因而行事的个人行为的未预期的的社会结果.这种思想乍看平凡无奇,细味其中蕴含的经济意义却极为深刻.因为一旦接受这一观点,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让政府指导市场运行的传统观念,让自由市场机制成为指导我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看不见的手.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所谓的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都可以说是由这一传统衍生的思想.显然,对市场的强调将极大地释放它蕴含的力量.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印证了这一点.但过往的成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忽略了市场体系的基础自由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