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技管理学报Vol.26No.1第26卷第1期2024年1月Journalof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Jan.,2024文章编号:1008-7133(2024)01-0012-16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评价与技术创新影响研究孔楚雪,汪浩瀚(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提高重点产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本文采用2007—2021年数据测算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分析时空变化规律并基于正态云模型作韧性评价。研究发现:仪器仪表、通用设备、化学原料等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弱,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技术创新能够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并且技术创新水平对产业链韧性存在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从异质性检验来看,技术创新对中低技术型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作用显著。关键词:产业链韧性;技术创新;制造业产业链DOI:10.16315/j.stm.2024.01.007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志码:A当前,产业链的韧性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确保国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内产业经济的安全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战略支撑。”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企业、高校等科研确提出了“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机构能够参与多元主体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5],赋水平”的指导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予产业链极大的抵抗、恢复和引领能力。然而,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些领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时,制造业产业已经开始显露出优势。然而,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链系统各环节维持自身稳定、防止断裂和转化升级生事件、贸易摩擦以及其他国际事务,导致全球价值能力仍需提升。因此,需要准确测量和科学评估我链的收缩,给我国产业链带来了高端产业回流和低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为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端产业外流的挑战。当前,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全水平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需要从技术创新的链的方式主要以代加工和并购为主,这导致产业链角度分析行业创新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存在技术创新水平响,以指导产业链韧性政策的优化并引导行业创新低、集约化和集群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等行为。一系列问题[1]。特别是在制药、航空航天、通信设备1文献综述和半导体元件等创新型制造业产业链方面,核心零部件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进口设备及技术“断供”风产业链韧性的概念源自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险急剧增加。根据工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论,并在后来由马歇尔扩展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6]2018年,我国关键材料的自给率仅为16%,在高档其概念主要由“经济韧性”和“产业链现代化”等观。对于产业链韧性的认知存在2数控机床、装备仪器、汽车等关键加工生产线上,高念延伸演化而来[7]达95%的制造设备无法实现自主生产[2]。总体而种视角,即均衡论和演化论。言,我国制造业在高端技术发展上面临多重限制和均衡论视角下,产业链韧性被视为产业链在遭外部不确定性冲击[3],产业链韧性“断链”的风险极受危机后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或维持自身系统稳定[8]。陈晓东等[9]高。技术创新是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键,而的能力提出产业链韧性是指产业链创新能力则是一个行业适应外部冲击的基础[4]。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产业链的抵抗“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和恢复能力。而演化论视角则认为产业链韧性是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不断调整而发展演变的。收稿日期:2023-11-20李晓华[10]根据产业链的“中断”和“外迁”问题,将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373078)作者简介:孔楚雪(2000—),女,硕士研究生;产业链韧性定义为产业技术不断创新、产业分工不汪浩瀚(1964—),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断深化的能力,并能够根植于区域生存,促进区域经第1期孔楚雪等: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评价与技术创新影响研究13济增长。本文将产业链韧性水平界定为产业链对抗理论分析层面,缺乏对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提升慢性压力或急性冲击时能够保持稳定、弥补缺失、并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因此,本文旨在采用多维度加强其能力的能力,包括保持自身稳定、防止断裂的指标来测度产业链韧性,描述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抵抗力,尽快调整并恢复到原有均衡状态的恢复力,的产业链韧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正态云模型以及通过更新运行模式实现产业链升级的转型力。实证评价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链韧性水平,产业链韧性水平反映了产业结构、自主技术创并针对“断链”风险大、韧性表现弱的行业进行识新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