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7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答案.docx
上传人:玉军****la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工17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答案.docx

大工17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工17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答案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题目:三峡水电站厂房单向板设计学习中心: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7年秋季学号:学生:指导教师:1基本情况本章需简单介绍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厂房的尺寸,板的布置情况等等内容.1.1设计资料(1)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10kN/m2.(2)楼面做法: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kN/m3),板底及梁用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17kN/m3).(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主梁、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他采用HPB235级钢筋.1.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3m,次梁的跨度为5.4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1m.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ge;l/40=2300/40=57.5mm,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所以板厚取.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1/18~l/12)=(1/18~1/12)=300~450mm,取h=400mm,截面宽b=(1/3~1/2)h=(1/3~1/2)400=133~200mm,取b=180mm.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14~1/8)l=(1/15~1/10)6300=450~788mm,取hz=650mm,截面宽b=(1/3~1/2)hz=(1/3~1/2)650=217~325mm,取b=250mm.柱的截面尺寸bh=400400mm2.2单向板结构设计2.1板的设计本节内容是根据已知的荷载条件对板进行配筋设计,按塑性理论进行计算.(1)、荷载计算恒荷载标准值计算,取1m宽板带计算:面层0.0220=0.4kN/m板自重板厚gamma;1=0.08251=2.0kN/m板底抹灰粉刷厚度gamma;1=0.015171=0.255kN/m永久荷载设计值:=1.2(0.4+2+0.255)=3.186活载设计值:qk=10kN/m21.3=13kN/m荷载设计值总值:gk+qk=16.186asymp;16.2kN/m(2)、跨度计算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次梁截面为b=18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120mm,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中跨:l0=ln=2100-180=1920mm边跨:按以下两项最小值确定l0=ln+1/2hB=(2100-120-180/2)+80/2=1930mml0=Ln+1/2a=(2100-120-180/2)+120/2=1950mm所以边跨板的计算取l0=1930mm.板的计算简图如下所示.(3)内力计算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由表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alpha;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下表板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截面位置1边跨跨中B离端第二支座2中间跨跨中C中间支座弯矩系数1/11-1/111/16-1/14计算跨度l0(m)l01=1.930l01=1.930l02=1.920l02=1.920M=alpha;(gk+qk)l02(kN.m)5.486-5.4863.732-4.2664.配筋计算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板宽b=1000mm,板厚h=80mm,alpha;s=20mm,则h0=80-20=60mm,C25混凝土,alpha;1=1.0,fc=11.9N/mm,HPB235钢筋,fy=210N/mm2.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M2、M3)和中间支座(Mc)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板的配筋计算截面1B2CM(kN.m)M1MBM20.8M2Mc0.8Mc5.486-5.4863.7322.986-4.266-3.41342.8442.8442.8442.8442.8442.840.128-0.1280.0870.070-0.100-0.0800.137-0.1370.0910.073-0.106-0.083466-466310249-361-283选钢筋phi;10@160phi;10@180phi;8@140phi;8@180phi;8@130phi;8@170实际配筋AS=491mm2AS=436mm2AS=359mm2AS=279mm2AS=387mm2AS=296mm2最小配筋率rho;=As/bh=249/(1000*60)=0.42%>rho;min=0.2%.2.2次梁的设计本节内容是根据已知的荷载条件对次梁进行配筋设计,按塑性理论进行计算.1.确定次梁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中跨:l0=ln=5400-250=5150mm边跨:l0=1.025ln=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