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第一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王明韬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C218班和C220班《品德与社会》,班级人数C218--60人,C220--63人,学生主要来源是农民工子女,素质相对较差,行为习惯相对欠佳,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艰苦,社会环境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知识面不宽,老师教学负担相应较重。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三课书,强调培养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五课书,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三课书,告诉我们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四课书,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告诉我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本册教材五个单元各有相应的重点难点。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两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么去合作?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五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才是爱祖国?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和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四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护地球?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为什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四、教学措施: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学措施: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容量大、教材内容活、课时要求高、内容跳跃大的种种特点,采取主动钻研教材、加强自身修养、大量获取信息材料、力争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这是总的指导思想。2、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思考。3、兼顾学生个别差异,关注两头。4、作好课前准备,积极与班级老师配合,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开展相关活动。5、做好作业与练习,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五、教学进度及安排:齐心真好2对手也是朋友2让我们荡起双浆2新时代,新生活2春天的故事2从“东方红”到“神舟”2光辉的瞬间2我为祖国绘蓝图2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2战争,人类的灾难2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2地球,生命的摇篮2大自然的诉说2地球累了2守望碧水蓝天2小小少年2我有一个梦2明天不遥远2复习2测试22013年2月27日第二篇: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军营小学曾齐卉(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共有学生39人,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六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小,只能做小事;许多人合作起来力量大,可以做大事,懂得对手也是朋友,在我们的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中竞争和合作无处不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在赛场上、在活动中合作,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了解在合作中遇到矛盾怎样处理。简单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受新时代,给人民带来的新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初步了解地球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热爱地球,懂得地球是人类耐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做破坏环境的事。学会感激。懂得学会了感激,就拥有了快乐与幸福,学会感激亲人、朋友、老师及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学习名人与科学家,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三)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丰富学生的生活: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