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湖心亭看雪》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x

《湖心亭看雪》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心亭看雪》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多篇)[概述]《湖心亭看雪》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难点: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湖名胜,自古都是文人墨客们入题的首选。同学们,请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写西湖的诗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一下吧。(学生展示完毕,老师多给鼓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雪景的散文——《湖心亭看雪》。由用背古诗的方式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年),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寓居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史学家。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明朝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披发入山”以消极避世表示其民族气节。明亡后,专心著作。他在明末清初堪称大散文家,其小品文声誉极高,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著有百科全书《夜航船》,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2、写作背景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3、知识链接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亭西为南高峰、北高峰,景色壮观。今亭为1953年重建。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湖心亭为其中一塔。4、生字积累拏一小舟(ná)毳衣(cuì)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强饮(qiǎng)一芥(jiè)更定(gēng)疏通文意一、重点实词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是日更定矣:结束打更。余拏一小舟:撑(船)。拥毳衣炉火:带毛皮的衣服。人鸟声俱绝:消失。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竟然,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勉强。客此:客居此地。二、一词多义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词,这)②是金陵人(表判断)一:①上下一白(副词,全)②长堤一痕(数词)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②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白:①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②上下一白(白色)三、词类活用①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②客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四、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下。2、三大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3,余拏一小舟[古义:撑(船);今义:拿东西,捉拿]五、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文本探究1、读文章第一段,作者交待了哪些要素?把它们都找出来。明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人物地点:余住西湖起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作者是怎样描写湖心亭的雪夜景色的?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明确: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4、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何处?交流点拨:(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2)“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