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感动中国候选人事迹材料汇总--精品范文.docx
上传人:Do****76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感动中国候选人事迹材料汇总--精品范文.docx

2019感动中国候选人事迹材料汇总--精品范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XX感动中国候选人事迹材料汇总《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每年举办一次。下面是特意整理的20XX感动中国候选人事迹材料汇总,供各位阅读,希望你能喜欢。孙家栋87岁的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XX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王定国女,103岁。1933年入党,1934年参加长征,只有50斤体重的王定国坚持走完了长征全程。她在离休40年后仍然脚步不停,70多岁推动长城保护,80多岁挽救失足少年,99岁还参与植树造林。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for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20XX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XX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XX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今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王锋男,38岁。20XX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3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大约五六十米距离的路面全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XX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XX年8月1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郭小平20XX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XX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后成为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多年来,郭小平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20XX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张丽君张丽君怀孕5个月时被诊断患上了胰腺癌,这个坚强的妈妈拒绝接受医生引产建议,坚持在生下宝宝之后,才开始接受治疗。为了给孩子留下一些记忆,张丽君还提前给宝贝录制了18年的生日祝福,希望这个逆境中出生的孩子坚强成长。这名26岁的妈妈说:“把宝宝带到这个世界来,是对他满满的爱,我要看着他慢慢长大,我相信我的决定是正确的。”王兰兰10年前王兰兰女儿因病去世,发现女儿“要成为一名慈善家”的遗愿后,她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20XX年,王兰兰发现身边小区内很多独居老人吃饭是一大难题,便开办爱心食堂,每天向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3元。有的老人连这个价格也承受不了,他们就免费。20XX年,爱心食堂运转困难时,小区里8位大姐加入了爱心食堂的义工队伍,她们没有工资,和王兰兰一起免费为老人们做饭、洗衣、陪护。如今,“爱心食堂”获得了各界资助,周边学校、部分公益组织也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前来食堂帮忙。阿布列林男,维吾尔族,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