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多篇】【寄语】信息检索相关论文【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信息检索相关论文篇一[关键词]信息检索;可视化;面临的问题;展望[中图分类号]TP3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72-021前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信息检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传统的信息检索大多集中在关键字匹配方面,对其语义的处理涉及的不多。因此,虽然有较高查全率,但查准率却不高,同时无法实现人机交互。对于互联网这样一个分布的信息空间,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是实现人机交互学习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它可以代替人来完成繁杂的信息收集、过滤、聚类等任务,实现信息检索系统的智能化。2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方向与状况近几年,国内关注信息检索可视化的专家学者也逐渐增多。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学者关注面向网络及大规模信息资源的检索可视化技术、各个具体领域的可视化、各种算法的改进等具体问题。国内现今对于信息检索可视化的研究主要体现三个方面:2.1理论探讨理论探讨主要是对国外现有的信息检索可视化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的引入式学习。李春旺分析了国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可视化信息系统,FilmFinder、CoBrowse及WAV系统。最后阐述了当前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的主要任务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文燕平在总结分析了已有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WWW信息检索可视化的一般原理,并指出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实现需要始终坚持以支持信息检索为目标的原则。张学福在文中论述了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基本问题,包括:信息检索模型、信息内容描述、可视化映射技术、可视化显示技术、全局映射与局部映射、实时可视化和人工参与的可视化等。2.2技术开发曹锦丹等分析了传统信息检索系统的不足及可视化信息检索的优势,介绍了一种将信息检索与信息可视化集成用于网络信息资源可视化检索的新工具――WIDAS,并与其他几个可视化检索系统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对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发展及前景作了讨论。张会平等将信息可视化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应用到跨语言信息检索领域当中,提出了跨语言信息检索可视化模型,并介绍了一个实例――澳门法律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曹艳讨论了信息检索可视化交互和视觉设计,结合AquabrowserLibrary阐述了信息检索可视化在图书馆OPAC中应用的意义,讨论了书目信息检索与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融合需关注的一些问题。张学福借助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研究非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空间,即以对象内能够描述对象内容的词为概念,通过词共现方式构建的概念空间,研究它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空间、效果如何等,为构建基于概念空间的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打下基础。2.3实际应用复旦大学图书馆采用VRML及JAVA提供逼真的图书馆场,实现了书库三维漫游和图书可视化。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合作研究的中文文本可视化表示机制,能以直观的方式组织和表示文本及文本集,都属于信息资源描述的可视化。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开发的“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原型系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的成果之一。3信息检索可视化面临的问题3.1没有形成系统的结构国内对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尚属雏形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结构,目前主要偏重于对国外问题的跟踪研究,对信息检索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在商业软件方面,同国外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3.2将现有可视化技术综合信息检索可视化是一种信息的可视化,它没有内在的、固有的结构可以继承,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缺乏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将用户的检索需求、检索兴趣等考虑进去,以及原型系统多而投入使用的产品较少。由于信息检索可视化没有一种内在的结构可以继承,造成了信息检索可视化方法的多样性。将现有可视化技术进行综合也是我们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3.3全文可视化随着可用全文数据库越来越多,为全文进行可视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全文可视化相关的问题有以下一些(当然不是全部):如何将为全文可视化和为数据集可视化综合到一个可视化环境中,并从数据收集可视化到全文可视化平稳转换;如何为全文可视化研发新的可视化模型;在全文中如何计算及计算对象间的相似度;如何构建有意义的语义框架。3.4评价科学的可视化需要有一种结构来评价可视化,但信息可视化由于是抽象体的描述,在把它映射到二维空间后,对它的评价缺乏一种固有的准则。这是信息检索可视化的负面影响。有许多问题,如可视语义框架的效率评价,视觉空间和用户行为中隐喻的影响,模糊、导航中的方向障碍等。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信息检索可视化结果的评价。4信息检索可视化的未来展望从发展上看,由于信息检索可视化具有以往检索系统不具备的许多优势,对于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实现与用户的直观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