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是秋****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docx

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让学生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计算方法相互间是有联系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梳理,利用旧知的经验为新知迁移做铺垫课件出示复习题(一)比一比,算一算(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9+8=35+20=4+7=32+5=20+78=3+9=4+71=32+50=(二)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旧知,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二、创设情境,经历探究进位加法算法的过程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一起去一(1)班联欢会的现场看看吧。(一)主题引入,信息整合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选择性的进行板书。(课件演示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闪烁。如“24瓶”“桌上有9瓶”可以添加这条信息。)选取的信息有:盒子里有24瓶矿泉水,桌子上有9瓶。(二)提出问题,列式促研1、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课件出示男孩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问题。2、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出来。课件进行完整性的呈现。学生列出算式。(课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3、比较算式,引入课题板书算式:24+9=4、提出问题:观察算式24+5与24+9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可能会说,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24+5是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24+9比较难。(个位相加超过十,要进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看情境图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删选信息、完整表述题意的能力。再通过复习题与新知算式的对比,初步感知“进位”,促进学生对新知展开探究的欲望。】(三)学具操作,直观感悟1、思考:怎样计算24+9=,课堂上没有矿泉水瓶,用什么学具代替我们摆一摆,算一算。教师引导,借助小棒代替矿泉水,尝试摆一摆,算一算。2、操作:同桌合作,摆出算式,算出结果。相互之间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3、汇报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请学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摆法。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思考方法:方法一: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中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3根,共33根;方法二:左边24中1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左边的3根,共33根;方法三: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3根,,20加上13就是33根;方法四:直接往后数9个;方法五:24加10再减1;【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由具体的小棒呈现计算思考过程,突出旧知“凑十法”的迁移,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提供直观的表象支撑,而直接把4根和9根进行相加是13根,为“进位”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在探究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操作方法的多样化。】三、分析操作过程,把握本质,体会算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操作交流的过程,共同分析方法一、二都是运用“凑十法”,方法三是直接把根数相加。再次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回顾梳理。(一)数形结合,初建模型(课件呈现两种方法,动态演示,突出10根小棒捆一捆),借助小棒摆放,课件演示,体现思考过程。教师:第一种方法中的原来的2捆为什么变成了3捆?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几根重新打捆?第二种方法中1捆多3根是怎么得到的?1捆表示什么几根?让学生对着课件演示,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棒演示过程按照“先……再……”的'顺序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动手操作过程,借助小棒打捆,建立“进位”的直观表象;再按照课件依次出示的顺序,分别说说两种算法中先……先算……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每种算法的重点。强调10个一是1个十,满十就要打捆的意识。】(二)符号表征,明确算理结合小棒摆放图,把算式过程图填写完整。(课件出示算式,以学生表述过程陆续呈现步骤,突出算法不同。)利用课件呈现小棒图,出示算式,每种算法的呈现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相对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法。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棒摆放,说出算式一是把9分成两个数,运用“凑十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