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教师履职考核个人总结小学教师履职考核个人总结转眼间,在教育这条路上已经走了一年。这一年是体验、摸索的一年。将多年的“纸上谈兵”变为实战,以往的信心满满在实战面前也不免露出丝丝胆怯和稚嫩。这一年,作为教育工作的新手,虽然有过迷茫和无措,但也为自己今后的成长与发展积累了必要的经验。现将一年以来,我个人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训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刻牢住陶行知先生的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坚信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深深体会到自身的不足,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弥补这些不足。对知识的追求应该是没有尽头的,活到老学到老,我相信勤能补拙。在工作中,我虚心向前辈同事们请教、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吸收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网络媒介或书籍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符合新形式对老师的要求。品德、师德,是为人师的根基。工作以来,我遵纪守法,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安排的工作,团结同事,爱护学生,凡事以大局为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本学生作业,善待每一个学生,利用自己的真诚、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认真完成上级和学校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尽力做到“爱业”、“敬业”、“乐业”、“精业”。二、语文教学,在探索中成长从懂事到六年级到顽劣的一年级,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跨度的确有点大,在语文教学的转变上也有点困难。教学对象、内容不一样,那么教学心理、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样,但就语文本身而言,各个年级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劳师动众,不如攻心为上《孙子兵法》中说“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在教学中,面对不同年龄段,个性差异也各不相同的学习者,懂得“攻心”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相处模式能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学生接受这门学科的老师,继而接受这么学科。一直以来,我努力了解学生的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处理好学习中的问题,营造他们喜欢的学习氛围。我相信一旦学生解除了对学习语文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就消灭了语文的教与学之间最大的障碍。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间休息时,我常常为学生播放一段精彩的视频或一首感人的歌曲,不一定要和当下的学习内容有关,也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其中的真善美,将语文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轻松、娱乐的方式传递给他们。这样不仅没有耽误休息时间还让学生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和知识,更重要的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接下来的学习时间也就不会用枯燥的心态去面对。(二)因材施教,认可差生每个老师都渴望班上的学生全是优等生,但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让老师完全满意的学生总是凤毛麟角。一年的经验告诉我,当好老师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第一名就会存在最后一名。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都应该是不一样,就同一份试卷的考核结果来说考90分的学生不一定值得表扬,而考40、50分的学生也不一定就应该受到批评。用实际行动告诉班上的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对每一个都是一样的,没有差生和优生之别,但却有勤奋的学生和懒惰的学生之分,在学习上我可以接受你的成绩不够好,但绝对不能容忍你学习懒惰。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表扬,尤其是差生。大多数差生都会表现的“破罐子破摔”。其实,差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的鼓励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造成差生的原因就学生自身来看有两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造成小学生成绩落后的主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可以有效开发的,而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勤奋度等这些非智力因素更是可以人为控制和改变的。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习就是一场马拉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除了要教会学生书面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懂得些人生观、价值观:“弃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勤奋是成功的根基,无论何时何地记住一点——做最好的自己。(三)教学相长,在摸索中前进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无论如何精心的备课,无论教学方法多么的灵活,但站在讲台上,下面的反应可能比你所设计的要精彩得多。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课堂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死堂”,学生是“启而不发”,老师是“自问自答”。如果老师任着他们发挥,小学生活跃以来了,泛泛之辈还真是很难招架。对于经验尚浅的我来说,“教学机智”也就相对欠缺。起初,当课堂偏离正常范围时,会刚到沮丧和懊恼。但现在无论课堂发生何种情况,我都能冷静、快速的找到解决方法,并将这种“失误”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使它成为本堂课上的一个亮点。教学上无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