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读书的名言爱读书的名言集锦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文章顿时有了亮色,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读书的名言集锦,欢迎阅读与收藏。爱读书的名言集锦11、读书贵精熟。——胡居仁《居业录·学问》2、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3、我为天才老把锄,汝穷亦复坐迂疏。夜灯咏史虫吟草,朝几陈书獭祭鱼。走至若饥依马磨,不妨相守卧蜗庐。业成自有能知赏,家世从来典石渠。——陆游4、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千姿万态;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约翰·卢保克5、读书全要精勤,懒惰游戏作辍,必无有成之理。——朱之瑜6、当然书本里也有败类,那是瘟疫之神,死亡天使,当与世人共弃之。——柯灵7、读古人书,须设身处地一想;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张少成8、读重要书籍时,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尽作艺术享受;第二遍大拆卸,像机学习拆卸和装配机枪一样,仔细考察每一个零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他们的联第三遍自浏览,求得一个技术的.完整印象。’——王汶石9、在出版物越来越丰富、需要知道和学习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果不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就可能对于必须精心研习的东西,囫囵吞枣,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对于可以泛读的东西,要是采用精读的方法,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只能吸纳进很可怜的一点。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结合得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读书的艺术。——秦牧10、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1、创新的功能——促使竞争生态结构的改变,它提供我们挑战传统的新观念,促使我们推动全球分工的新思维,技术整合的新方法,人才培育的新方法。——郭台铭12、书是社会。——皮罗果夫13、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14、闲有余日,正可学问。作者:(明)陈继儒15、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来从窦车骑行自朔方行作》唐·李益16、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作者:(清)张月楼17、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1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佚名19、束书不观,游谈无根。20、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21、非同一般的学习,学习非同一般。22、有的孩子在写片假名,有的孩子在画图画,有的在读书,也有的在做体操。小豆豆旁边的女孩子好象已经会写平假名了,正在往笔记本上抄。小豆豆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稀奇,心里根本平静不下来,无法和大家一样立刻进入学习。23、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作者:程颢24、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2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26、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2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8、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29、阅读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30、读书改变生活。——许杨欢31、领悟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先学爬,然后学走。32、念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33、机会是重要的,但吃苦是要害;本身不吃苦,机会再多也没用。——佚名34、念书譬如饮食,从容品味,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35、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情况美。爱读书的名言集锦21、知识是万能之母,实践是万能之父。2、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3、读书是人生起跑线,实践是人生加油站。4、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5、你的周围有一个浩瀚的书刊海洋。要非常严格慎重地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杂志。爱钻研和求知欲旺盛的人总是想博览一切,然而这是做不到的。要善于限制阅读范围,要从中排除那些可能会破坏学习制度的书刊。一霍姆林斯基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董其昌7、古人说学以致用,我倒是用而求学。倘说我的读书生活,其实就是一面工作、学习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是为了"用"而"逼"着自己去学的。——冯英子8、至于我,即使那本书是有魔鬼在嚎叫,我也要听一听,这是为了辨别小夜曲、牛呜、苍蝇的嗡嗡、狮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也是知识。——严文井9、读过万卷书的人未必都能写出好诗来。不过有一点却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一个人如果读了一千种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