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教案+学案.docx
上传人:飞飙****ng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望月怀远》教案+学案.docx

《望月怀远》教案+学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望月怀远》教案+学案《望月怀远》教案+学案《望月怀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张九龄的生平;2.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的境界;3.领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情的含蓄美。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境界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再现法情感体验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诗人们借着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洞彻肺腑地进行天地对读,自然与人情互释,内心与外界沟通的幻想创造,从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九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二、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有《曲江集》20卷传世。三、诗歌美读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3.诵读指导: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4、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四、意境赏析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远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远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按照律诗的格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一联是流水对,一气呵成、自然流畅。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这就把彻夜难眠的情境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这一联对仗工整,描绘细致。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进一步抒写了对远人的一片深情。“不堪”,不能。“盈手”,满手、一满把。“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这里暗用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绵不尽的情思。这首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五、解读诗歌1、本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说说大家喜欢的原因。“海上生明月”: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