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的可预报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的可预报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的可预报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的可预报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的可预报性研究一、研究背景广东省位于亚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候温和多雨,极易形成强对流天气。2007年4月23日下午,广东省内多地发生了强飑线天气,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损失。这一天的强飑线天气是否能够预报,可预报性如何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二、研究目的1.分析广东省强飑线天气的形成条件和演变过程。2.对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探讨其可预报性。3.结合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总结广东强飑线的预报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报改进措施。三、研究内容1.收集广东省强飑线天气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资料。2.分析广东强飑线天气的形成条件和发生机理,探究其与大气环境和地形的关系。3.对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研究其可预报性。4.利用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总结广东强飑线的预报特点和存在的问题。5.提出预报改进措施,以便提高广东省的强飑线预报技术水平。四、研究方法1.收集广东省强飑线天气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资料。2.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其变化规律和趋势。3.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重构广东省内的大气环流场,模拟强飑线天气形成和演变过程。4.采用物理诊断方法和综合分析手段,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比,研究广东强飑线的可预报性。5.结合预报实践和预报改进措施,提高强飑线天气的预报准确性。五、研究意义研究广东省强飑线天气的可预报性,对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技术水平和减少因天气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六、研究进度计划1.2021年1-2月:收集广东强飑线天气的相关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资料,梳理相关文献资料。2.2021年3-4月:对广东强飑线的形成条件和发生机理进行分析,探究其与大气环境和地形的关系。3.2021年5-6月:对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研究其可预报性。4.2021年7-8月:结合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总结广东强飑线的预报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报改进措施。5.2021年9-10月: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整理和归纳,以撰写论文。6.2021年11-12月:论文修改和论文答辩。七、参考文献1.徐蕾.广东飑线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流不稳定性的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2.陈光辉.广东强飑线天气的预报技术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1.3.杨昆钦,董小红,葛全胜等.2003年广东飑线的数值模拟和分析[J].大气科学,2005,29(5):748-761.4.陈玲,朱有勇,黄松炳等.广东强飑线的定量预报策略[J].气象科技,2008,36(3):34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