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II卷高考地理试卷(真题+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新高考II卷高考地理试卷(真题+答案).pdf

2024年新高考II卷高考地理试卷(真题+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新高考II卷高考真题地理(适用于河南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幢土家山寨的美丽画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图①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图①示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1-3题。图1图2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沿溪流分布B.围绕公共建筑分布C.沿公路分布D.2.双风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A.适应潮湿环境充C.分利用空间便B.于就地取材追求视觉D.美观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风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①均衡性①经济性①公益性①文化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图3示意某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的功能分区,其中,各产业园容积率按照造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据此完成4-5题。/4.图3所示的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率最高的最低的可能是()A.①和IB.IV和IC.和II①D.和IVII5.推测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是()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①提升建筑物质量①与城区建筑相协调①提高土地出让价格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称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图4),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6-8题。图46.与我国同纬度多数地区相比,该地区峰从洼地内发育雨林主要得益于()A.冬季气温较高B.夏季气温较高C.冬季降水较多D.夏季降水较多7.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B.土层薄C.降水少D.土壤黏重8.图4所示“最高树”出现的必备条件是该峰丛洼地()①生物多样性高①地形相对封闭①太阳辐射强①相对高差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图59.据图a判断曲线①是深度为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①()A.变化最早B.初始值适中C.峰值最高D.波动最大10.图5b中曲线①和①没有明显变化,表明()A.降雨最大C.土壤水分饱和B.地表产流多D.雨水下渗多11.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①地表径流①地下径流①土壤水分①蒸发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从东京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分散。2000年,颁布相关法规,进一步促使大型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和网购物流中心等)在东京都市圈外围地区开设,然而由于经济长期低迷,东京中心城区的活力下降。为了扭转这种趋势,东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进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心城区再集聚,图6示意2019年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图6(1)指出2000年前后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变化特点。(6分)/(2)说明交通布局对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有利影响。(6分)(3)指出东京都市圈网购物流中心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4)说明大型购物中心向东京中心城区再集聚的有利条件。(8分)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图7(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6分)(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