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多篇南京导游词【精品多篇】【导语】多篇南京导游词【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南京导游词雨花台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古都南京,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在我身边的便是司机王师傅,有王师傅在,大家可以放心、安心、开心的随我游览。最后希望大家有一段愉快的旅程,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是南京城南的著名景点雨花台。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在中华门外约1公里的地方,这一带是宁镇山脉的余脉,自六朝至近代此地素为兵家所重,是攻据南京的必争之地。雨花台原名石子岗,长陵,到唐朝的时候才改称为雨花台。关于雨花台的得名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南朝时期,有位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在山顶说法讲经,精妙绝伦,感动了佛祖,佛祖散天花以示褒扬他。顿时天花乱缀,落花如雨。天花坠地之后就变成了雨花石。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山上本就多五彩卵石,遇雨即现花纹,格外新丽多彩,晶莹剔透。所以雨花台又叫玛瑙岗、聚宝山。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雨花台成为他屠杀革命烈士的主要刑场。1949年12月14日,南京市决定建立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现在,雨花台不仅是南京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基地,也逐渐成为南京市著名旅游景点。景区分为六大功能区,分别是烈士陵园纪念区、名胜风景区、雨花游乐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以及生态度假区。现在我们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北大门,也是入口的正门,由两根花岗岩门柱组成,上面雕刻着两只巨大的花圈,表达后人对先烈的怀念和崇敬。石柱高11.7米,隐喻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毛主席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由此才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从大门进入陵园广场,广场有三层,四周种植雪松、龙柏、红枫、冬青、腊梅等常绿树木,中间花圃种植四时花草。在广场第三层平台上是烈士群像巨型石雕,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这里原址为北殉难处。1980年清明节前,大型的花岗石雕像落成。石雕由179块花岗石拼镶而成,像高8.5米,宽14.2米,厚5.5米,底座3米,总重1374吨。这座石雕塑造了九个革命先烈就义前坚贞不屈的形象,其中有党的工作者、工人、战士、农民、学者、学生、报童等。塑像以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画了先烈就义前的面部神态,细腻地表现出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工、农、党员怒目圆睁,宁死不屈;女共产党员平静自若,临危不惧。群雕下部虚刻,刀法粗犷,着力表现了烈士崇高伟岸的形象和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这座群雕是全国各地雕刻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得到过著名艺术大师刘开渠、王朝闻等人的亲自指导。由群像东、西循路上即为雨花台主峰。主峰纪念碑就巍然耸立在这里。原来的雨花石革命烈士纪念碑立于1950年。正面是毛泽东同志亲题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金字,题字上方是一颗红色五角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1989年新建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有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的背面是由武中奇书写的江苏省及南京市政府所立的铭文。碑高42.3米,隐含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期。纪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构成,碑综合表现了火炬、旗帜、和鼎三种形象,碑座为缓坡式的四方基座,基座的正南方屹立着一尊高5.5米,重五吨的烈士铜像,象征革命者坚贞不屈和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纪念碑前的平台上有三个巨型的花环。这些花环同时也是地下展厅的采光天窗。花环两侧各有五具象征性的石棺,棺盖上刻着花圈。平台前端是两尊仿古纪念鼎。纪念碑下还有一层平台。平台的四周环以廊庑。廊庑的后墙上是有由全国著名的书法家赵朴之,欧阳中石,武中奇、萧娴等36人书写的3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里程碑式的经典文献:东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和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西廊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轮》。廊庑的碑刻全长144米,共由180块黑色花岗岩石碑组成,全文47043字,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碑廊。走下碑前的台阶继续向南参观。前方长方形的水池叫荷花池,因其能巧妙地将纪念碑和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的南北两端的水面上显现出来,所以又叫倒影池。荷花池的北面是巨型的“国际歌碑”。国际歌由欧仁·鲍迪埃作词,迪盖特作曲。石碑上部刻着《国际歌》的五线谱和三段汉语歌词全文;下部分分别用壮文,维吾尔文,藏文和蒙古文刻着《国际歌》歌词全文。荷花池南立有“国歌碑”,模式与国际歌碑相同。荷花池畔,有两尊男女青年塑像。一个是持枪脱帽的军人,一个是低头默哀的女青年,表现了青年一代对先烈的无限追念。国际歌的南面便是雨花桥,因上刻有梅花图案,所以又叫梅韵桥。经过雨花桥,就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东南大学教授杨廷宝先生生前的最后一件作品。馆形似一“凹”字,正中为一重檐主堡,其正门上方镌刻着“日月同辉”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