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离骚》的教案高中《离骚》的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离骚》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离骚》的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思想。2、理清〈离骚〉的思路,理解节选部分主旨。3、了解浪漫主义手法传统的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重点:1、理清〈离骚〉的思路,理解节选部分主旨。2、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思想。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单元学习诗歌,是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安排的。〈诗经〉和二、屈原及背景介绍忠君爱国诗人希望辅佐明君,致君尧舜,对内制定法令,对外接待宾客。推举有贤能的人,结果触犯贵族的利益,郑袖等人在怀王面前谗言,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最后楚国灭亡,投汨罗江而死。所以“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解题离骚:遭遇忧愁。思考可能些什么?忧愁节操四、具体分析课文;问题一:忧愁的是什么?忧愁(民生之多艰)(皇帝昏庸,贤愚不分)(小人离间)问题二:面对这样的现实,它是什么样的节操呢?节操(宁可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兮)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至前世而固然。)以死明志(退修吾初服)修身养性(民生各有所好兮,吾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与心之可惩)至死不渝五、总结屈原: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与世同流合污,保持操守,洁身自好的人。六、作业:1、熟读并背诵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高中《离骚》的教案2【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背诵全诗。【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3、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预习案【预习指导】1、走进新课: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离骚》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纪念对联)2、阅读新课。反复朗读课文,对照注解弄清句意。诵读注意以下几点:(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3、课前思考(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离骚》常运用哪些表现手法?【知识链接】关于屈原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