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祠堂落成庆典经典致辞祠堂落成庆典经典致辞1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大家好!今天,我与我的家人及良元、良涛、燕飞等来到我们前辈生活的地方,与大家共同见证湖南武陵源燕氏宗祠胜利落成,此时此刻,感到万分的高兴和自豪。在此,我代表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对武陵源燕氏宗祠的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捐资、筹划建设武陵源燕氏宗祠的各位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武陵源燕氏宗祠的落成,凝聚着湖南燕氏宗亲辛勤的汗水,体现了燕氏宗族的紧密团结。在这个欢庆的时刻,我们更加深切缅怀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的.创始之一、湖南燕氏宗亲联谊会的开拓者燕晓春宗亲,他在有生之年,为创建湖南燕氏宗亲联谊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筹划、建设武陵源燕氏宗祠呕心历血,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领域,姓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宗祠文化又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祠不仅仅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更是宗族的象征。燕姓是我国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燕氏家族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燕姓从祖居地迁居他乡或远赴重洋,另立基业。而武陵源燕氏宗祠的落成,对于燕氏宗亲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加强燕氏宗亲相互间的凝聚力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各位长辈、各位宗亲:让我们共同维护宗祠的神圣与庄严,保持祠堂的整洁与香火。遵循“长幼有序、耕读传家、敬德效国、兴宗福达”的愿景,缅怀先祖遗德,努力工作,团结互助,再创燕氏辉煌。祠堂落成庆典经典致辞2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女士们、先生们:经过前后四年时间全体宗亲的共同艰苦努力,我们大郎公全体宗亲盼望已久的大郎公祠即涂氏宗祠今天胜利建成了。在这大喜大庆的日子,我首先代表涂氏宗祠理事会,代表大郎公全体裔孙,对各级领导、各地来宾、各地宗亲,远道而来参加涂氏宗祠落成、入主、进香祭祀庆典活动,表示热忱欢迎和衷心感谢!眼前这座宗祠开建于20xx年8月,工程总占地面积8243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多平方米,其中宗祠主体为三栋两摆中式传统建筑,占地面积1893平方米,建筑面积2565平方米,祠堂前右侧为芳名碑128平方米,左侧是大戏台227.5平方米,戏台后还有三佛祖师庙182平方米,第二排左右二摆横屋793平方米(钢筋基已下)。还有宗祠大坪3640平方米,停车场1375平方米,共计耗资590余万元。宗祠工程全部完成后,将是我们闽西首屈一指的祠堂建筑,本地文化娱乐中心和休闲胜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我们涂姓氏族称不上是一个大族群。但是,涂姓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和具有十分古老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姓氏。自大禹娶涂山朴公之女娇为妻,我们祖先因国戚而得胜,至今彪炳一时的东南涂氏始祖东晋新吴候钦公而后,涂姓曾一时显赫,涂姓风云人物层出不穷。九子一婿十知州,三贤五进士等名人佳话流传至今。近代还有五男一女六将军等著名史例被人们口耳相传。博士、教授等名人也屡见不鲜。回顾涂姓悠久历史,展望涂姓辉煌未来,我们期望:宗祠落成映辉煌,大郎裔孙聚故乡;祖宗陞龛财丁旺,五桂家风永传扬。得姓于四千多年前夏禹时代的涂姓氏族,在神州大地繁衍发展,涂姓宗亲已遍及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人数已达一百四十余万之众。仅我们大郎公后裔人数也发展到20余万人。根据历史记载,汀州六世涂大郎公于元朝至元到元贞年间由汀州城福寿坊迁来涂坊开基。最先的落脚地就是现今兴建涂氏宗祠的圆墩樟树坳,当初涂坊这个地方尚未完全开发,森林茂密,野兽出没,邪魅藉社为害,每年必须用一对童男童女血祭社公,面对这一危难,我们的大郎公毫不屈服退避,毅然偕同姻亲赖八郎克服千难万险,前往骊山拜师学法。学成回乡后,凭借神功,一举清除邪魅,为乡民解除了一大祸害。从此,涂、赖二公被邻里乡民尊为神明,镌塑神像,立庙供奉。涂、赖二公成为乡村民间保护神,护佑子孙出入平安,乐业安居。涂、赖二公神像前,常年香火鼎盛,人们祭拜祖神十分崇敬虔诚。明朝年间,广东流寇侵扰我县境,涂、赖二公显神兵,驱除流寇,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为此,明崇祯季年汀州府长汀县同知沈梦鲸奏请朝廷,获准旌表,诰封为“笃佑显赫侯”,赠以“笃祐显赫”的金匾和“英气快当年撑天撼地,雄风披奕世扌失社除氛。”的金字对联。用以表彰涂、赖二公为民除害,造福黎庶的功德,我们的祖宗是英雄法祖,祖神合一。为永远纪念大郎公的深恩大德,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先祖文仙公选择涂坊岗楼山下土楼场,兴建了当时架构十分宏伟的大郎公祠,供广大裔孙上香祭祖,这就是大郎公祠的最初建筑。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在我们大郎公子孙心中十分珍贵、神圣的祠堂,竟由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原因,很长时间为当地政府办公使用,乃至被拆除改建为办公楼。自此,我们大郎公裔孙聚无场,集无所,祭无祠,拜无庙。每年祭祀、拜祖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