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案锦集七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一课教案篇1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重难点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知识积累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课前预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挟()着踱()来踱去诧()异懊()悔郝()叟qí()dǎo()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4、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课堂活动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活动二、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完成:(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活动三、精读课文,深入思考: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拓展延伸阅读自读课本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反馈练习:精读语段,回答问题。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__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邹边的领结,带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的____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__。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1.划横线的语句中共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1)()()(2)()()2.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1)我本来打算趁这一阵__(A.喧闹B.热闹C.喧哗)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2)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寻常的__(A.安静B.严肃C.肃静)的气氛。(3)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__。(A安静B.严肃C.肃静)3.本文段通过各种异常现象的描绘,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请具体指出课堂上有什么异常现象?最后一课教案篇2《最后一课》细节看来似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个细节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教学目标及重点]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教学设想]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解说:文章的自读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