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6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1各乡镇、街道、城区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及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我县现决定举办“春风行动”活动,请各乡镇、街道、城区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以人文本理念,加快落实好此项活动。按照劳动保障部统一部署,我社区从20xx年2月1日到3月底,组织开展以进城农民工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现制定本活动计划与方案。一、工作目标(一)进城求职期间,在我社区将得到免费职业介绍服务;(二)在城市就业期间,能够在社区得到职业培训信息和劳动维权帮助;(三)有培训意愿的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享受培训补贴政策;二、活动时间(一)制定工作方案(20xx年2月1日)(二)宣传发动(20xx年2月1日—2月10日)(三)组织实施(20xx年2月10日—3月底)三、针对对象(一)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特别是失地农民。(二)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四、活动内容(一)免费发放“春风卡”、农民工法律知识宣传手册和其它相关的宣传资料,方便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就业。(二)组织免费专场招聘会,帮助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实现供需直接见面。(三)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实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培训质量。五、步骤安排(一)第一阶段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春风行动”活动意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劳动者发放宣传资料。(二)第二阶段1、开展农村劳动者市场情况调查。社保干事对乡属各企业进行用工信息调查,2、开展走访入户工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确定就业困难家庭援助对象(有劳动能力及有就业愿望的人员)。(三)第三阶段1、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走村入户工作,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参加“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活动。2、4月中旬举办“春季用工招聘会”,社保干事负责组织本村农村富余劳动力、准备进城务工劳动者参加此次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2一、活动时间20xx年1月10日至2月20日二、援助对象(一)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成员。(二)尚未就业的和已就业尚未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三)双代下岗的、夫妻双方下岗的、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的、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连续18个月以上并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四类”人员。(四)大龄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指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40周岁以上的人员)。(五)其他确实需要援助的就业困难人员。三、活动内容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清四送”。(一)摸清“四个情况”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各县区将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家访、问卷调查等具体方式,摸清“四个情况”:1、摸清本辖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2、摸清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和大龄就业困难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方面的具体情况。3、摸清需要重点援助的人员分布情况。4、摸清实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援助工作情况。(二)开展“四送”活动1、送政策(1)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周”活动。拟定元月29日至2月4日为活动周,2月3日为全市“再就业政策宣传周”集中宣传日,在市区主要公共场所设立主会场,各县区相应设立分会场,市主会场和各分会场专门设立政策咨询台和举办现场招聘会,向重点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2)充分利用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再就业政策和“援助月”活动内容。(3)组织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各县区将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家访,宣传再就业扶持政策,解答援助对象关心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确保每一位援助对象人手免费领取一份宣传资料。另一方面,对辖区内各类企业进行新政策宣传。特别是针对商贸型、服务型和加工型企业,通过上门解读政策、发放宣传手册和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使企业了解新政策内容,增强其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积极性。2、送服务(1)设立三个特色服务窗口。在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事务所等公共就业服务场所设立“特困群体帮扶就业窗口”、“一对一一站式帮扶窗口”、“培训推荐就业指导窗口”等特色服务窗口,为援助对象提供及时、细致、周到的服务。(2)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重点援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春节前我市所有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中的下岗失业成员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