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doc
上传人:一条****发啊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doc

(完整word版)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5登高杜甫教学目标、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苦痛和忧思教学重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我们在今天的合作中能共同进步。(一)、导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板书作者)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它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板书标题)1’/1(二)写作背景关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PPT展示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从48岁开始,又遭受“安史之乱”,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一直漂泊。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1/2(三).整体感知PPT展示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诵读请大家打开课文61页,按照自己理解,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评价: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1/3第一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评价:有节奏!)第二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评价:有节奏!)第三遍: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三五七句,我来读二四六八句(评价:很多同学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朗读,越来越好了。味道更浓了!))第四遍:我们再读一次,现在,顺序调换一下,我读一三五七句,你们读二四六八句(评价:好,有感觉了)第五遍:我们连起来再读一遍,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生齐读诗歌)(评价: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4’/7问题一、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明确:悲伤凄楚孤独评价:同学们,你们和国学大师王国维读过这首诗之后的感受一样的:PPT展示:《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国学大师·王国维(板书:悲)1/8(四)意象分析3、王国维他说这首诗“无一景”不显示出悲愁的,请同学们把一二两联中的景物都找出来?转身板书“悲”“景”(板书:景)明确: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板书)3/11景物本省能不能表现出“悲愁”情感?(如果所能:我们暂且不论)看看杜甫另外两首诗中的句子,景物上和《登高》有相似之处。PPT展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问题二、同学们读一读,这四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稍后、一生作答)明确:温暖和煦、喜悦高兴(你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融”“暖”(颜色的字)“黄”“翠”“白”“青”表现出春意盎然、温馨和煦、自然和谐的景象。诗人给这些景物添加了一些修饰和描述的词语,景物就赋予了作者主观情感,就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这种赋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就叫做意象。3/14问题三、再来看这首诗的意象,它们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悲愁”?教师示范分析:比如说这个“天”本身是没有主观色彩的,但和“高”结合就不一样了,在和诗人的处境结合起来,在广阔的天地间,自己就显得渺小了。“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所以“天高”就被诗人赋予诗人的悲愁的情感,“天高“就是一个意象了。读的时候“高“就要重读2/16根据老师这样的分析,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意象来分析。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的来展示你的答案)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悲凉。急:应重读,并且短促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高:应重读,猿啸哀,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啸:应重读重读并且尽量延长余韵,哀:应低沉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一只与鸟群失散的鸟,到处盘旋,形单影只,从而表现出作者很孤独。清、白:应重读回:应低沉并延长,显示出徘徊之意重点、难点:萧萧:树叶纷纷落下,落在林间,落在山涧,落在路边,落在诗人脚下,更落到诗人心里。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诗人也是年事已高,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