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会计政策变更第二节会计估计变更第三节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2)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3)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4)掌握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5)熟悉会计估计变更的条件。一、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概述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案例导入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一、会计政策概述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特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通常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需要披露的会计政策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1)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2)合并政策,是指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采纳的原则。(3)外币折算,是指外币折算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汇兑损益的处理。(4)收入的确认,是指收入确认的原则。例如,建造合同是按完成合同法确认收入,还是按完工百分比法或其他方法确认收入。(5)存货的计价,是指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6)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7)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等。(8)借款费用的处理,是指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即是采用资本化,还是采用费用化。【例题1】会计政策是指()。A.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B.企业在会计确认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C.企业在会计计量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D.企业在会计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答案】A二、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重新履行相应程序,并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充分、合理的证据说明理由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如无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或者未重新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擅自变更会计政策的,或者连续、反复地自行变更会计政策的,视为滥用会计政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下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如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如建造合同按完工百分比法【例题2】下列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有()。A.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B.第一次签订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C.对价值为200元的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由分次摊销法改为一次摊销法D.按准则规定,交易性投资期末计价由成本法改为市价法E.国家制度规定,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答案】ABC比较典型的政策变更包括:①长期股权投资由本钱法改为权益法、长期投资期末计价由本钱计价变更为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②企业因执行《固定资产》准则,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来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由本钱计价变更为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所做的变更,应在首次执行确当期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其后,企业再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进行的调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直线法变更为年数总和法,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③坏账的核算由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在坏账预备采用备抵法核算的情况下,由原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计提坏账预备(固定比例)改按根据实际情况由企业自行确定(自由比例)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除此之外,企业由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改按账龄分析法或其他公道的方法计提坏账预备,或由账龄分析法改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或其他公道的方法计提坏账预备的,均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④存货核算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期末计价由本钱计价改为本钱与可变现净值计价。⑤无形资产的计价由本钱计价改为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⑥建造合同收进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⑦所得税的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递延法或债务法。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