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春季幼儿园工作计划2015-推荐通用稿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季幼儿园工作计划2021》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师幼发展为根本、以优质保教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保障,规范与发展并举。认真落实区教育局和学校工作指示,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幼儿素质,使幼儿园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程度发展。二、工作目标1.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安全校园。2.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3.组织多彩活动,提高保教质量。4.密切家园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三、具体措施(一)重视师幼安全,优化卫生保健,营造安全和谐校园。1.继续对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幼儿开展有计划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实战演习,提高师幼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2.加强一日活动安全管理,细化日常工作要求。3.设立专职保健大夫岗位,规范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保教质量,逐步提升教师素质。1.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教师的理论指导。2.以全国及身边的师德先进为楷模,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3.开展“快乐10分钟大家谈”主题讨论,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发言,引领教师关注社会动态,关注幼教事业发展。4.继续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让家长全面客观评价教师,不断规范教育行为。(三)组织多彩活动,注重过程与实施,全面提升保教质量。1.合理制定班级学期计划,计划要求操作性和实施性强。2.组织有效教研,加强教研组互听和领导推门听课力度,提高平时教育教学质量。3.深入开展早期阅读,增设经典诵读,提高师幼文化修养。4.结合全运会和庆“六.一”活动,为每位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条件。5.利用小学有效资源,通过参加小学升旗仪式、请小学教师讲座、与小学生一起上课、参观小学综合活动室等多种有效手段,全方位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四)密切家园联系,提高互动力度,形成有效家园合力。1.成立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积极听取家长委员会成员对幼儿园建设的意见和建议。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园互动和亲子活动,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力度。3.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体验教师工作,与幼儿近距离接触,走进幼儿园课堂。4.利用“家园直通车”“精彩瞬间”“幼儿评价手册”等书面形式,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和培训,加强沟通与交流。二月份:1.全面清洁、布置环境,做好一切开学准备。2.根据区托幼办和学校工作指示,结合本园实际,传达幼儿园工作计划,各班制定学期教育计划。3.稳定幼儿情绪,进行活动常规和行为习惯培养。三月份:1.学习各班新轻器械操,规范动作与要求。2.交流各班家园互动活动方案。3.组织全体教师的教学评比活动。四月份:1.各班轻器械操评比活动。2.组织各班外出踏青活动。3.参加我区省十佳幼儿园开放活动。五月份1.开展大班幼小衔接工作。2.进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3.“迎全运、庆六一”准备工作六月份1.幼小衔接工作指导,大班毕业典礼。2.各班进行学期工作总结和期末展示活动。3.集中进行下学期招生工作。推荐2021春季幼儿园工作计划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21春季幼儿园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我工作计划频道。新学期,我园将认真落实《纲要》精神,以“塑造和谐园所,增强教育活力”为核心,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发挥本园的优势,探究课改策略,搞好优质服务,努力提高工作效能。一、创新管理机制塑造和谐园所“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新学期,我园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从根本上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全园教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教育的环境,个个代表教育的形象”的观念,不断进取,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一)加强师德管理,激励各岗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园各级负责人要按各岗职责和“一日常规工作要求”检查评比,不断强化岗位职能,按考核进行物质、精神奖励,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弘扬正气,带动全面,提高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二)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作用,低调做人,高姿态做事,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让优秀教师红起来,形象树起来,鼓足干劲,增强活力。二、优化课改策略,提高教育质量我园将以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风格,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以有效的竟争机制,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促进教师的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技能、保教质量的全面提高。(一)注重师德培养,树立师表形象。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建设一支热爱幼教、业务精湛、敬业爱岗、求实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水平。因此,我园必须建立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完善师德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师德考评和奖惩制度,让“力树正气,高树形象”深入人心,时刻体现在从教行为中,积极开展“奉献爱心,巧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