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书名言读书名言集合99句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作者:(宋)朱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名言99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2、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3、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4、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5、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6、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C·F·高斯7、学习是知识之本,知识是智慧之源。8、学习前人是方法,超越世人是目的。9、书,要算是人类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10、我发现故事书原来是人写的,并非天然奇物会像草一样自行生长,使我诧异失望。但不管书从何处来,我记不起有任何时间不珍爱它们——书籍本身,封面、订装、印书的纸、它们的气味,重量抱在臂弯里,占有它,带回家里。我还未识字,就已准备读书,立志尽量阅读。——威尔蒂11、书是否有文学价值,其标志是读者能否以若干不同的方式来读它。反之,色情文学之所以没有文学价值,其证据就是如果一个人试图不以求得性刺激的方式来读它,不管什么方式,比如从作为一部对读者的性幻想的心理史的角度来读它的话,它肯定会叫人厌烦死了。一威休·奥肯12、历史上许多学者的治学成长之路是从目录学起步的。目录学对于学者的重要,就犹如我们第一次游览风景区,总喜欢先买张导游图,看看哪里是最值得观赏的景致,走哪条路线最合适一样,治学也要先看看知识的导游图——目录学,摸清可以捷足先登的门径,凡读书须识货,方不用错功夫。——牟润孙13、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14、古人把书籍称为"书田""经畲"之类是拿耕种来比读书,必须"三时不害",然后可望五谷丰登。——王力15、对于做实际工作的人,要"破"万卷书,确实是不容易的,读破几本书就不坏,凡是精华——也就是比较正确地概括了前人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书本,或者说是"好书",应该反复地读,不厌其烦地读上千遍,把它读"破",那才能生巧。读破之意在于通,引证自己的经验,加以融会贯通,书本知识才能成为你所掌握的工具。为什么要反复读呢?是因为每一次重读好书,读破一本或几本典范性的好书,可以比喻在作战中攻克一个主力堡垒,这一仗打胜,其余残敌,只消用扫荡战就可以顺利地解决了。——陈原16、读书赐予我们财富,哪怕是拿印度的全部宝藏来换,他也不会答应。对麦考莱也是一样,读书是幸福的重要条件。——爱德华·吉鹏1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中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郑燮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杜甫这里所说的"破"字过去有许多解释。是否也可以这样说,读了书,还得能破进去,把读到的道理变成自己立身处世的实际行动呢?高尚的人品与隽永的文格融而为一,就真神了。达到这步极不容易,却是值得我们每个多少有良知的人尽最大努力去争取的。19、我们不需要呆读死记,但是我们一定使每个学习者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考力。——列宁20、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21、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华盛顿22、休想我为翠屏红烛流苏帐,撇了你这黄卷青灯映雪窗。一关汉卿23、人多读书则识进,且能自见瑕疵,故终身都无足处。——王睥24、多读书,多向社会学习,以建设精神文明。——唐弢25、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方法相当地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富兰克林26、古今政治家,推诸葛武侯为第一,他读书也是只观大略;陶渊明在诗界中,可算第一流。他乃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反之,熟读兵法者为赵括,长平之役,天下闹得天怒人怨。注《昭明文选》的李善号称书簏,而做出的文章就不通。——李宗吾2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28、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29、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30、有些人读书为了思考——这是少数人;有些人为了写作——这很普遍;有些人为了谈论——这是绝大多数人。——C。C。科尔顿31、书患不能观耳,观则万卷非多,只字非寡——明·吴应萁32、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33、我们常从读书中得到很多好处,但也只有在成年后自觉地不按照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