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河北美术学院--第二学期教案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任教班级17271、17272、17273、17274教师名称尹春然教学单位城市设计学院教案首页周次第3周学时总数2章、节一、秦以前的建筑教学内容要点1新石器时期遗址2夏、商、周时期的建筑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特征以及发展概况。要求对于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后期中国古代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代表性建筑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和说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重点:1新石器时期遗址;2夏、商、周时期的建筑难点:1新石器时期遗址分布特点;2夏、商、周时期的建筑风格样式教学方法、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本周作业布置思考:1、中国最早的干栏式建筑遗迹是在哪儿发现的?建筑上应用榫卯技术大约在什么时候?2、瓦与瓦当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学时分配导入:介绍本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学科地位和教学目标要求,概述本次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并指出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重点难点。新课讲授:第一节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农耕时代到来后,人类逐渐步入了营造地面建筑的新阶段。从距今一万年前后的石器时代遗址中能够得知,上古时期的建筑经历了从深穴居到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的发展过程,其构筑方式也完成了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过渡。公元前21世纪夏朝大型建筑:”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前堂后室”的空间布局。公元前17世纪,传统的中国院落式建筑群开始成型。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院落式建筑群,营造了当前史料记载中最早的公园,形成了较完善的建筑设计制度及文字实录记载,建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先河。周朝的建筑设计特点:一、建筑材料与技术有了提高,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周朝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建筑制度,中国自奴隶社会就已经开始形成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标准形式,并能够依循一定的准则和程序营建都城。另外,周朝的民宅设计开始流行”一堂二内”的简易形式,即一栋房屋,依据用途分成三个单元,中央为厅堂,左右两边为寝室,房屋四周为夯土围成的方形墙壁,中间使用简单的屏风、帷幕等分隔。讲授法|5分钟(1课时/45分钟)(多媒体教学)(1课时/45分钟)(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学时分配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活动时间: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人物:中国古代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特点: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相应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量使用青瓦覆盖屋顶,开始出现砖、彩画、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建筑规模比以往更为发达。”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各诸侯出于政治统治和生活享乐的需要,大量兴建台榭式高层建筑;陵墓中出土的《兆域图》是已知中国最早的一幅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工程图,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制图水平,已经形成先绘图设计后施工的建筑程序;”山节藻”、”丹楹(红柱)刻镯、刻橼”说明建筑装饰设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则反映当时在城市选址方面逐渐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课堂小结快速总结课程教学,布置作业,提出思考(1课时/45分钟)(多媒体教学)5分钟教案首页周次第4周学时总数2章、节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教学内容要点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特征以及发展概况。要求对于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代表性建筑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和说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重点: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难点:秦朝时期以及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特点比较教学方法、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本周作业布置思考题:1、秦汉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及设计成就。2、分析原始时期与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差异。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学时分配导入:复习上节课教学重点,概述本次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第一节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秦朝在建筑设计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自秦朝开始,逐渐形成统一的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风格。材料:陶质砖、瓦、管道,不但使用陶砖铺砌室内外地面,还用于贴砌墙的内表面,并在砖瓦的表面设计刻印各种纹样。在秦始皇陵东侧俑坑中发现的砖墙质地坚硬,这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