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以及习俗(新版多篇)【导语】寒衣节是什么节日以及习俗(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寒衣节三大禁忌篇一一今年的十月初一,有条件的朋友最好能够给故去的先人“送去寒衣”。如果不能亲身去目的扫墓,那么也可以就近在居住地附近祭奠。二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三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四、送寒衣的步骤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尘、杂草及不洁之物,然后选好地方画个大圈,摆上贡品、点上香烛,焚烧纸钱、寒衣,边烧边祷告,汇报一下家里的喜事与好事,让先人在那边安享太平。烧完寒衣后,鞠躬,静默给先人致哀,灭掉香火,一起回家。小提示:现在提倡文明祭扫,纸钱尽量不要焚烧,心意到了就好哦~寒衣节的历史变迁篇二周代“祭腊日”最早的是来源于周人的腊祭日,农历十月初一日,周天子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大行奖赏抚恤。腊祭时,要以捕获的猎物为祭品,由天子依照祭祀礼仪,向天地诸神祈祷,并祭祀历代祖先。这一天,也是朝廷慰问农人,颁布新令的时间。诗经“流火授衣”《国风·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句。农历七月以后,大火星(即心宿二)向西偏移,“知暑渐退而秋将至”。到了农历九月结束,就要添加冬天衣物,天气就要寒冷。而《七月》中记载“十月涤场,朋酒思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凹觥,万寿无疆”,则是当时农收以后,十月朔节饮宴情景。这是古代先民对天象变化和气候交替的朴素理解。秦代“十日朝”古语有云,“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秦代统一全国之后,“朝贺皆自十月朔”,把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过年的节日食品,是杂以黍米的肉羹。除了食用“黍臛”,还要寄送寒衣给远方征战的将士,让他们暖暖的。因此把阴历十月初一,称为“十月朝”。秦二世而亡,但是岁首的习俗,却一直传了下来,延续到汉代。唐代“拜墓送衣”据资料载,唐代玄宗天宝二年秋八月,朝廷下达制诰,“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诏令中,把以前自行祭祀时的“诗著授衣,令存休浣”的方式,用典章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把仲夏端午的祭祀习俗,一并转移到阴历九月一日,昭告天下执行。这一诏令沿用了春秋时期的“九月授衣”,变更了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但出于季节考虑,阴历十月才进入冬季,九月送衣稍嫌早了些。宋代“十月朔”宋代是中国文化的大繁荣时期。北方气候十月入冬,唐代九月“扫墓送衣”的习俗,进入宋代便改为十月朔日,也就是秦时的“岁首日”。宋时的十月朔日,主要习俗有三,一曰授衣、二曰祭祀、三曰开炉。北宋学者吕希哲在著作《岁时杂记》中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可见,朝廷颁赐冬衣,也是按照品级发放的。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京都汴梁城中,从阴历九月下旬起,就开始售卖用以祭祀的纸扎用品,“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可见人们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到了阴历十月一日,书中描述,“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祭祀先人的隆重豪华,宛然是另外一个“寒食节”。这个情况到了南宋时期,也没有变化。元代“送寒衣”北宋时期,还没有“寒衣节”的称谓,只是在“十月朔日”有了祭祀活动。《梦粱录》记,南宋临安延续“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南宋后,民间兴起了扫墓时焚烧衣物的行为。南宋学者周密《武林旧事》载,“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可见此时焚祭的都是冬季用衣。元代以后,才把阴历十月一日祭族上坟,直接以“送寒衣”节代称。这个情况记载在《析津志辑佚·岁纪》中,“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上坟的时候不仅烧送寒衣,还要祭奠先人,清理坟茔的落叶杂草,“此一月追远之礼甚厚”。明代“烧包袱”燕王朱棣政变入主北京,这里就变成了全国风气潮流的领先者。此时的寒衣节,又有了新的变化。明代学者刘侗、于奕正撰写的《帝京景物略·春场》描写到,“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烧真衣服毕竟麻烦而浪费,京城的祭品店为了迎合市场,做起了专门售卖纸质“寒衣”的生意,五彩的纸质衣服上印着文字、印章,注明死者信息,就像往来阴阳两极的标准邮件。京城民间有谚,“十月一,送寒衣”。到了寒衣节的晚上,家家户户准备夜祭,“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