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故事案例.docx
上传人:Jo****34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90后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故事案例.docx

90后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故事案例.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0后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故事案例10月8日上午十时许,石家庄中山路上的一家包子店前就排起了长队,一个头戴帽子,身穿围裙的售卖员正在熟练地给顾客装包子,另外3位师傅在厨房紧张有序地包着包子。这个由四个90后大学生开的包子店,每天能卖包子4000个。他们去年11月底开第一家包子店,截至到今年10月份,已经开设7家直营店和12家加盟店,每天卖出6万个包子。别看现在红火的生意,提起创业郜少乾深有感触,起初可是很艰辛。郜少乾,1993年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好不容易供着上完大学,可没想到他却要去卖包子。在大学实习期,郜少乾就已经开始琢磨起创业这件事,后来有一次和朋友出去,路过一家包子店,里面卫生挺差,口味也不好,折让这位年轻人停了下来,“中餐就应该是这种形象吗”“包子这一中华传统美食应该被弘扬”“是否能将包子规模化”,带着这几个问题,回去之后郜少乾从网上查阅大量资料,最后发现包子可以最为创业一个项目,投资小,回本快,可规模化。拿定主意后,郜少乾开始寻找合伙人,“我找了30多个同学,求他们跟我一块做这件事情,他们都说我脑子进水了”郜少乾笑着对记者说。最后在郜少乾劝说下,终于最后有三个同学跟他一块做包子。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四位合伙人分别前往天津、山东、河南、上海、杭州等地学习手艺,并且郜少乾很荣幸拜天津王师傅门下,最后学成归来,四位合伙者再将这些配方加以研究,实验,并结合当地口味加以调整,形成了今天的独特配方。在开第一家的前,他们尝遍石家庄市60多家包子店的包子,并对这些包子店做了详细调研,从经营模式、价格等,最后对自己的店面和包子做了准确的定位。创业前期工作,耗尽了几个小伙资金,只有借钱开店。“一年准备工作,耗费我我们资金,我们又东拼西凑借了3万开了第一家店”很快他们找到一家菜市场简易房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由于包子好吃,干净卫生,很快受到市民喜爱,顾客纷纷排队购买。“我记得最忙的时候一天睡2个小时”创始人之一的李成楠对记者说。很快他们又开设分店,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10个月时间里,他们开设了7家直营店和12家加盟店,现在每天卖出6万这包子,几个小伙子一年挣了将近120万。谈及创业感悟和未来,郜少乾说:“创业很艰辛,但我知道付出就有回报的,努力就行;说道目标,我希望今年能开设50家门店,让更多人吃上我的良心包子。”8月7日上午十时许,裕华路上的一家包子店前就排起了长队,一个头戴帽子,身穿围裙的小伙子正在熟练地给顾客装包子,另一个小伙子在厨房紧张有序地包着包子。这个由四个90后大学生开的包子店,每天能卖包子4000个。他们去年11月底开第一家包子店,8个月后,已有两家分店,三家加盟店,每天营业额可达近万元。大学毕业后对工作不满萌生卖包子想法调馅、擀皮、包包子……一系列流程在几个男生的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娴熟、流畅。不一会把蒸笼装满包子,这时也不能稍作休息,门外的长队促使他们继续为下一蒸笼包子准备着,即使这样仍免不了一些顾客的抱怨。“等半个小时了,还没买上包子!”一位阿姨率先表示不满,但仍在高温下继续等待。“这儿的包子味道还不错,自包子店开业后常来买包子,但是每次都需要排队很长时间。”她告诉记者。“本着良心,希望用最传统的工艺和最天然的食材,还原包子最原始的味道”的宣传语贴在包子店的设备上。店主之一郜少乾说,这是他们开店的宗旨,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都用新鲜的蔬菜,精心挑选的肉来包包子”。1993年出生的郜少乾和郜少坤是双胞胎兄弟,他们和同龄人李成楠、胡会乾同是去年毕业于石家庄一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四人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都是按部就班地实习、找工作,所从事的工作都是销售类的。“经常需要出差,四处奔波,虽然工资不算太少,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所剩无几。”首先想要改变现状的是郜少乾,他想用所学专业干点事儿。去年5月,他和同学在毕业前聚餐时,看到一家包子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便萌生出卖包子的想法。“卖包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比较低端的行业,而且不太注意卫生状况。”郜少乾说,他想卖包子改变现在的状况。他把想法告诉同学,并询问是否愿意跟他合伙卖包子。郜少乾说,很多同学认为卖包子不会有前途,而且又苦又累,都拒绝了他,只有同宿舍的三个人决定同他一起卖包子。从此,四个小伙子开始为卖包子做准备,他们去大街小巷考察,看包子店的选址、统计人流量等,同时也尝了不下60家包子店的包子,总结本地人喜欢吃什么馅的包子,并品尝味道,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后来,郜少乾在亲戚的介绍下去天津跟一个做包子不错的师傅学习。对于一个几乎从不做饭的小伙子而言,学包包子不是件简单的事,中午大家都休息时他还在练。他白天学习,晚上把学到的手艺打电话告诉同伴,同伴在家里练习调馅、包包子。“最初调陷时,放多少盐都掌握不好,火候不是大就是小,总是失败。”李成楠说,为了保持包子大小和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