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横江词》全诗赏析.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白《横江词》全诗赏析.docx

李白《横江词》全诗赏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横江词》全诗赏析李白《横江词六首》全诗赏析横江词六首⑴【其一】人道横江好⑵,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⑶,白浪高于瓦官阁。【其二】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其三】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⑷。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⑸。【其四】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注释:⑴横江:横江浦,安徽和县东南,古长江渡口。⑵道:一作“言”。⑶一风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三日:一作“一月”。⑷汉:一作“楚”;连:一作“流”。⑸峭帆:很高的船帆。⑹浙江:此指钱塘江。⑺来:一作“东”。⑻海云生:海上升起浓云。⑼月:一作“日”。⑽蹙:驱迫。回:倒流。⑾公无渡河:古乐府有《公无渡河》曲,相传朝鲜有个“白首狂夫”渡河淹死,其妻追赶不及,也投河自尽。自尽前唱哀歌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名句: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与南岸的采古矶隔江对峙,形势很险要。《横江词》组诗共六首,描写横江浦波浪的险恶和行人被阻的心情。这两句是说,想从横江馆这里渡过江去,但风大浪恶,船行不易;这险恶的江水,牵动旅人的愁思,这愁思像滔滔万里长江一样悠长。诗句极状风波险恶,一水难渡,令人愁思。遣词状景,别具一格。赏析:《横江词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都是写景诗,主要是写横江的地势险峻,气候多变,长江风浪大且恶的景象。作品名为写景,实为写心,处处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恶劣天气下不可渡江北上的惆怅与焦虑。全诗想象丰富奇伟,意境雄伟壮阔,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其一】“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开首两句,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充满地方色彩。“侬”为吴人自称。“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一抑一扬,感情真率,语言对称,富有民间文学本色。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位于长江西北岸,与东南岸的采石矶相对,形势险要。从横江浦观看长江江面,有时风平浪静,景色宜人,所谓“人道横江好”;然而,有时则风急浪高,“横江欲渡风波恶”,“如此风波不可行”,惊险可怖,所以“侬道横江恶”,引出下面两句奇语。“猛风吹倒天门山”,“吹倒山”,这是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天门山由东、西两梁山组成。西梁山位于和县以南,东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当涂县西南,“两山石状飚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江南通志》),形势十分险要。“猛风吹倒”,诗人描摹大风吹得凶猛:狂飚怒吼,呼啸而过,仿佛要刮倒天门山。紧接一句,顺水推舟,形容猛风掀起洪涛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阁。”猛烈的暴风掀起洪涛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从高处远远望去,“白浪如山那可渡?”“涛似连山喷雪来”。沿着天门山长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腾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仿佛高过南京城外江边上的瓦官阁。诗中以“瓦官阁”收束结句,是画龙点睛的传神之笔。瓦官阁即瓦棺寺,又名升元阁,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据重冈……乃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方舆胜览》)。它在诗中好比一座航标,指示方向、位置、高度,诗人在想象中站在高处,从天门山这一角度纵目遥望,仿佛隐约可见。巨浪滔滔,一泻千里,向着瓦官阁铺天盖地奔去,那汹涌雄奇的白浪高高腾起,似乎比瓦官阁还要高,真是蔚为壮观。诗人描绘大风大浪的夸张手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猛风吹倒天门山”,显然是大胆夸张,然而,从摹状山势的险峻与风力的猛烈情景看,可以说是写得活龙活现,令人感到可信而不觉得虚妄离奇。“白浪高于瓦官阁”,粗看仿佛不似,但从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上看,站在高处远望,白浪好象高过远处的瓦官阁了。这样的夸张,合乎情理而不显得生硬造作。【其二】“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长江在安徽地界变为南北走向,所以“海潮”不是西去,而是南去。浔阳,即江西九江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的《琵琶行》所写的,就是这里。牛渚,即采石,历来以地势险峻而闻名,可以用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来形容,其险峻远远胜过马当这个地方。马当,江西彭泽县西北四十里,山形似马横枕大江而得名。“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这两句看似写渡江之险,实则写北上报国之路难行,“风波恶”,是指世事险恶,人心难测,所以才会有一个“愁”字了得。当时诗人避祸江南,也可以说报国无门,这里还没有以酒浇愁,这愁中还存在某种幻想,不似《月下独酌》其四所写的那样“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二十个字中用了三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