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校防控疫情措施学校防控疫情措施一、防控原则1.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工作.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有效防控.2.学校因地、因校制宜,一校一案,确保疫情防控方案符合本校实际,精准到位.二、总体要求1.完善两案九制及各项措施.按照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规定,制定并动态优化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2.完善与卫生、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3.确保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到位、应急预案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设施完善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风险排查到位、检查督促到位.4.学校每日开展校门卫室、教室、实验室、食堂、办公室、宿舍、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卫生间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排查潜在风险,加强整改.三、明确责任1.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学校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2.多校址办学的学校,各校区指定责任人和联络人,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有序推进、落实落细.四、宣传教育1.加强宣传,做好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对所属媒体的管理,发布或转发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最新防控要求,宣传疫情防护知识.2.引导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省、不出市、不出县(区).3.引导师生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手卫生,采用正确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部遮挡.4.将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对师生员工开展培训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五、健康监测1.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落实晨午检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2.完善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建立一人一台账,重点监测师生员工有无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3.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其他异常情况.4.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应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备,积极配合落实健康管理规定.5.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师生员工要密切追踪诊断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做好登记台账.对曾经患传染性疾病的师生员工密切长期跟踪,及时掌控其健康状况.六、人员防护1.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要及时更换.2.食堂工作人员还应当戴帽子和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3.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上报并及时就诊,不带病工作.4.学校所在县(市、区)范围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师生上课时可不佩戴口罩.5.严格实施师生员工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6.学生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可疑症状,当出现发热、咳嗽及其他可疑症状时,及时报告班主任.七、物资储备1.学校根据师生员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做好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储备,专人管理,确保存放安全,合理使用与清洁,做好消毒剂使用培训与记录,注意物品的有效期.2.储备数量为不少于一个月使用量.八、封闭管理1.全面把控所有进出校园通道,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师生员工进校门需佩戴口罩,核验身份并检测体温.2.来访人员需验健康码、行程卡,并进行登记,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3.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和健康观察室,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4.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学生家长,按规定流程处置.5.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并告知学生家长.6.加强宿舍出入管理,凭证出入并进行体温检测,严禁外来人员入内.九、卫生保洁1.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监测、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增加对重点场所地面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2.做好垃圾分类,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保持卫生间清洁,3.做好手卫生.学校在体育运动场所、食堂、宿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