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物三题散文.docx
上传人:邻家****ng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家乡风物三题散文.docx

家乡风物三题散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乡风物三题散文家乡风物三题散文家乡距离我现在栖居的小城并不远,离开它已有二十余年了。每次回去的时候,却大部分是在固定的节日,或清明或大年之初。其余时间因为忙于生计,也难得回望它一眼。但是,家乡的一切,包括人和事还有那景物,在闲暇之时,总是从记忆里不能抑制地跳跃出来,摆在我的书案前,任我去抚摸它依稀还如昨日的轮廓。这就让我有了一份情结,这份情节的厚重和丰满,让我听到了一声如歌般长吟的召唤。这一声召唤,唤醒了记忆里许久不曾亲近过的朝霞夕云,鸡鸣狗叫。这是来自于家乡土地的声音,这是来自于沧桑岁月的声音,它在我精神的世界里徘徊回响,袅袅不绝,想必定会追随我的一生而不会衰落。那么,这声召唤应该在血脉和骨骼之中潜伏了很久,借了我仰望家乡的时刻,才铮然而鸣……一棵树一棵树,盛名久矣。惜余生晚,末得亲睹过它的真容。而关于这颗古榆的神奇,从小倒是听到了不少。一棵树,顾名思义只有一棵。究竟是何人栽植的,已无从查考。或许是一个牧童在玩耍时无心的一插,或许是飞鸟路过时,从啄角里疏忽的遗失?这就只有供养它生长的这一片沙土地知道了。而在传说里,它是生长在一口水井里的。这棵榆它借水而生遇风而长,很快填满了井口,从而成就了一个经久不衰的传奇和一方苍生百姓的祈盼的图腾。人们都说,这是一棵神树,它能预知一年雨水的多寡年成的丰歉,还能保一方百姓的平安。那么,它自然就是天生地长的神圣之木了。听见过一棵树的人讲,只要你站在远处的高坡上,就能看见一棵树诺大的苍翠如盖的身影,挺拔在连绵起伏的沙漠之中。从一棵树往北几公里,就是内蒙古地界,微波粼粼的北大池盐湖正在那里。往南十几公里,便是花马古城了。于是,早年间那些从陕甘过来驮盐的脚户们,就瞄准了一棵树的方向,踩踏出了一条花马池通往北大池的沙土大道。一棵树无形中又成了一个路标,它倾听着脚户们凄凉而悠长的歌谣,把所有的辛酸和缠绵都凝结成茂密的叶子,为他们的奔波劳累提供了一方暂缓歇息的阴凉。走近了看,一棵树顶天立地的气概令人瞠目。它古枝虬盘,疏密有致,向四方伸出的枝杈铺占了方圆有半亩之大。一棵树的粗壮,四五个大人竟然也无法搂抱过来。可能是为了方便上下,不知是何人,用老镢头在它的主干上掏出了一排可以攀爬的脚蹬。于是那些放羊的半大小子和过路的行人,就顺着脚蹬攀上,在树枝分开的顶端盘膝而坐,四五个人便可以宽松的抽烟歇缓或打牌闲话。若是盛夏酷暑,在沙漠里有了这浓阴遮蔽微风轻拂,想来那清凉必然是沁入心脾的适意。一棵树生长在沙漠中一片水草丰美的湿地中,这里盐蒿、芨芨草茫茫一片,似幛若帘,老人们讲,旧年间牛羊走进去便看不见踪影了。因为距离盐湖太近,每逢雨雪天,这一片草地就近乎沼泽。从此往西是沙,往南是沙,往北还是沙,一棵树就矗立在草地的东端,它伟岸的身后,还是一垄宽远的绵延东去的沙漠了。想来也怪,在毛乌素南缘的明沙荒漠间,竟然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一棵树裸露的根须,极像一节节粗壮的骨节,趴伏在贫瘠的沙土地面上,而后又深深扎进了地母的躯体里,吸允着它生命应该需要的营养,这便是它百折不挠毅力的体现。在青岚微动的毛乌素,它的存在,就是一首无言的诗歌,给芸芸众生吟哦着鲜活而豪放的灵动;更像是一幅立体的画,在高天厚土上勾勒着光阴幻变的喜悦和悲哀。一棵树的根部终年渗浸着清清的水流,弯弯曲曲,在沙土地上潺缓的流动。这时,庄户人就知道今年雨水充沛,便会更加辛勤的去耕种了。如果它的根须断了滴露,那么这就是干旱的兆头,庄户人就圪蹴在地头上,望着渴得冒烟的田地抽着旱烟锅为今后的日子发愁了。遭逢了干旱的年景,一棵树周边的庄户人和从内蒙草原上骑马赶来的牧民,都齐刷刷地跪拜在一棵树的脚下,焚香祭牲,祈求苍天能降下救命的甘霖。一棵树的脚下终日里香烟缭绕,就连它的枝杈上也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哈达和彩幛。一棵树静静地坚挺着,它望着这些背负着苦难的人,此时,已经没有一滴的眼泪可以倾洒了。只有那滚烫如火的风,烤黄了它一身的苍翠。我知道,人类膜拜的图腾正是从这一刻形成的,只不过,它面对把生命绞碎的自然之力量,同样也莫可奈何。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把这种膜拜亘古久远地传承下去。为了能够活下去,人类的脊梁和头颅啊……人们把一棵树赋予了神的含义,这就给了它无比高贵的神的地位和神的尊严。大人们不敢去动它的一枝一叶,但是顽皮的娃娃们却毫无顾忌。他们忘记了大人们的叮咛嘱咐,在这棵古榆的身上攀上爬下,折了它的嫩枝编成草帽遮阳,骑在它的枝杈上,随便捋着它的榆钱儿大口大口吃得香甜。一棵树宽厚仁慈,从来也没有将对个体的惩罚,降临给任何一个无知的孩童。但是,因为它还是有血腥悲惨的故事发生。民国初,灾祸连年。一棵树附近有一个老实巴交的木匠,家里断了炊。实在没有办法,这个木匠就忍着饥饿,半夜里从一棵树的身上砍了根适合的枝杈,想做成犁杖换点粮食度日。不料,等他费劲巴力地把树枝拖回家,就大口地喷吐鲜血,最后竟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