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球的运动说课稿.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5.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地球的运动说课稿.pdf

2022年地球的运动说课稿.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年地球的运动说课稿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打算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地球的运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内容:《地球的运动》是九年义务教化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其次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改变,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课文支配了三处“想一想”,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还支配了11幅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讲授教材①②部分内容。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态、大小等学问,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学问。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学问打下了基础。教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当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便利。“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一段课文,内容较简洁,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学问,教材支配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试验和一段阅读材料。“地球公转和季节改变”一段课文,涉及的地球基础学问是比较多的,但这里抓住了一点,即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然后从现象入手,得出规律。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①使学生驾驭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②使学生驾驭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记住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昼夜长短的改变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实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洁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很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化,培育学生酷爱科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地球上的季节改变。5、练习支配:选做复习题1-3题,这两道题是突出本节重点学问和重点插图而支配的,第1题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驾驭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和季节改变现象的缘由,第3题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驾驭了两分两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二、说教法对于本课的基础学问,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限于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要仔细贯彻加强直观性的原则。仔细制作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不行视为可视。在课件的运用中,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发觉法巩固学问。3、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纳学生演示、课件播放、指导目标、老师讲解并描述、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4、教具打算: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地球仪、自制课件等。三、说学法1.读:培育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实力,正确驾驭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2.思:即思索,通过老师提问启发学生主动思索,达到学习的目的。3.记:即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学问的基础上,识记本节重点学问。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视察到的日夜交替和季节改变提问,这些是自然现象还是有神灵在主宰,引出本课内容,要求学生自学。(二)讲授新课: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1)地球自转含义、方向、周期:通过视察地球自转动画得出结论。(2)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昼半球、夜半球)(3)要求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视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状况。(4)想一想:当我国北京午夜时,美国华盛顿是白天还是夜晚?当日本东京午夜时,英国伦敦是白天还是夜晚?(5)读一读: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2、地球公转和季节改变。(1)地球公转含义、方向、周期:通过视察地球公转动画得出结论。(2)通过视察地球公转时的姿态的动画,得出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是保持66.50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旁边。(3)演示讲解: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4)演示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