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docx
上传人:岚风****55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docx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8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了解延安、枣园、南泥湾、一杨家岭的有关情况。2、弄懂文中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的含义。〔二〕能力训练点1、了解诗的结构,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诗句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和韵律。〔三〕德育渗透点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要学习发扬延安的伟大精神。〔四〕美育渗透点感受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二、学法引导〔-〕教师教法点拨、引导法。〔二〕学生学法主动探究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疑点1、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本文重点。2、了解诗中几个具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是难点。3、为什么经济兴旺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是本文疑点。〔二〕解决方法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借助图像资料,适当进行点拨。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2、课文插图,关于延河、南泥湾、杨家岭、枣园的图像资料,课文朗读录音。3、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根本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教学步骤〔一〕了解背景,揭示课题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2、学生初读全诗。〔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4、再读全诗,勾画难点、疑点。〔这里学生提出的难点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诗中延河、枣园、难泥湾、杨家岭等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不太了解。教师可借助图像资料再现当时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二是对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有一定难度。可告诉学生待下一步解决。〕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他们朗读时就会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美、韵律美之中。〔三〕学导结合,突破难点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首先把各小组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组间相互补充,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适当给予点拨。如,对重点句子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的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适当点拨: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比照。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课文题目是延安,我把你追寻,全诗通篇围绕追寻延安展开。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②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③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教师作适当点拨,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四〕激发想像,引起共鸣1、指导朗读,激发想像力。〔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根底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2、朗读体验,升华情感。〔屡次的朗读体验,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五〕总结、拓展1、教师小结。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保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兴旺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欣赏诗的美。〔可引导学生从作者所用的修辞方法、诗的韵律等多角度对诗进行品析,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3、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