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讲湖泊治理保护情况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专业培训我国大于10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已经从《中国湖泊志》统计的656个减少到目前的581个,总面积从85256.94平方公里缩小到目前的68671.58平方公里。我国湖泊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其中总面积和淡水蓄水量的一半分布在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在西北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区湖泊通常是咸水湖。(1)调蓄功能(2)水源功能(3)生态功能(3)娱乐景观功能(5)调节流域气候等环境功能(一)背景知识(一)背景知识(一)背景知识(一)背景知识(1)修建堤防(2)清淤:治理湖泊淤积除了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减少进入湖泊的含沙量以外,还可以采用清淤工程措施。清淤又称为底泥疏浚,指对湖泊淤积物进行疏浚、清理,一方面可以清除湖泊过多的淤积物,缓解湖泊萎缩,另一方面可以截断内源污染,恢复湖泊的正常功能。(3)退耕还湖:将围垦湖边或湖内淤地改造成的农田恢复为湖面的工程措施。(4)水质保护截污:截断湖泊周围的污染源是水质保护的根本措施,截污可以降低入湖污染物总量,从而降低湖泊的污染负荷。换水、补水:通过工程措施,引外部水资源对湖泊进行补水、换水,以期达到改善湖泊水质的目的。水质修复:通过一定的措施,尤其是生态措施,对湖泊水质进行修复。湖泊治理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治理防护措施,使湖泊适应人类各项需求,并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湖泊治理防护工程包括围湖堤加固防护工程、开挖疏浚工程、生态保护工程等。本次湖泊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是普查水面面积常年不小于10km2的天然湖泊的治理保护情况。湖泊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内容:包括湖泊基本情况、湖泊治理情况、湖泊水功能区情况、管理单位情况等。基本情况(二)普查内容湖泊治理保护普查指标设置与河流治理保护情况普查类似,包括湖泊的基本情况、治理情况、功能分区情况及管理情况四大类,均属于静态指标,普查员可在水利管理部分的协助下,主要采用翻阅设计、管理档案填报,必要时可辅以现场踏勘等其他手段进行普查。(四)普查表填报(四)普查表填报(四)普查表填报【3.所在行政区划及编码】【3.1行政区划】填写湖泊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和县(市、区、旗)的名称。【3.2行政区划代码】指该湖泊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规定的行政区划代码填写。【4.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项选择,分别在对应的“□”内划“√”。本次普查中,对湖泊存在的主要问题界定如下:堤防不达标:指现有堤防因断面(高度、宽度、堤坡等)不满足规划要求或存在质量等问题,严重影响防洪安全。堤防缺少防护工程也作为堤防不达标。缺少堤防:指该湖泊有防洪要求需要修建湖堤但未修建或原有湖堤严重损毁。湖泊淤积:指泥沙淤积导致湖泊水体缩小、严重影响蓄滞洪量或水质的状态。围湖造田:指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来种植作物的一种行为。如湖区内围湖造田影响了生态环境,则判断为存在该问题。水体污染:指由于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湖泊,其强度长期大于水体的自净能力,水环境质量逐步下降,致使水体的使用价值降低的现象。【5.已采取的治理措施】指2000年以来,对该湖泊治理已经采取的措施。多项选择,分别在对应的“□”内划“√”。【6.环湖堤防情况】【6.1环湖堤防总长度】填写环湖大堤总长度,单位:km,保留2位小数。【6.2现状防洪标准】按照堤防的有关资料文件填写,如:20年一遇或50年一遇。若存在不同防洪标准堤防,可按防洪标准范围填写,如:20~50年一遇。【7.湖区内圩(围)垸情况】湖区内如没有圩垸,则不填【7.1~7.6】项。【7.1圩(围)堤防洪标准】湖区内圩堤现状防洪标准,根据相关设计文件在对应的“□”内划“√”。【7.2圩(围)垸个数】填写同一级别防洪标准下圩(围)垸个数。【7.3圩(围)堤长度】现状防洪标准下圩(围)堤的长度,单位:km,保留2位小数。【7.4圩(围)堤内耕地面积】填写湖区内同一防洪标准下的所有圩(围)堤保护的耕地面积(2011年末)之和。单位:万亩,保留2位小数。【7.5圩(围)堤内人口】填写湖区内同一防洪标准下的所有圩(围)堤保护的人口(2011年末)之和。单位:万人,保留2位小数。【7.6湖区内圩垸总个数】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湖区内现状圩垸总个数。单位:个。【7.7湖区内总耕地面积】指湖区内现状所有的耕地总面积。单位:万亩,保留2位小数。【7.8湖区内总人口】指湖区内2011年末的总人口数,单位:万人,保留2位小数。【8.所在水域是否划定水功能区】根据《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功能要求、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相应水域按其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