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落花生》教案关于《落花生》教案范文九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花生》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落花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己写的片断。板书设计味美榨油很实用落花生便宜许地山埋从不炫耀默默奉献挖《落花生》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二、教学准备。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二)检查预习。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2、读两组词语:(1)多音字;(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2、指名回答。(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