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pdf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试题2021.05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准考证号。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养B.吾与.点也与:赞成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选拔D.比.及三年比:比较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臣闻求木之.长者李牧连却之.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赂秦而.力亏C.虽董之以.严刑以.地事秦D.其.声呜呜然吾其.还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冀君实或见.恕今君实所以见.教者C.能克.终者盖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D.故幸.来告良縵立远视,而望幸.焉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如会同,端..章甫B.素善.留侯张良C.越国以鄙远.D.项伯杀人,臣活.之5.下列各选项句式归类正确的是()(3分)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④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⑤戍卒叫,函谷举⑥灭六国者六国也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⑧洎牧以谗诛⑨以其无礼于晋⑩是寡人之过也A.①③④/②⑤⑧/⑥⑩/⑦⑨B.①③④/②/⑤⑧/⑥⑩/⑦⑨C.①④/②⑤⑧/③⑥⑩/⑦⑨D.①④/②⑤⑧/③/⑥⑩/⑦⑨6.下列选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国古代,兄弟间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B.“君实”,司马光的字。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定字。C.“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郑重呈现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D.“盘庚”是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为了改变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迁都,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1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曾皙)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同。”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C.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没有缘由(与您)见面,我内心不胜仰慕至极。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不能早些任用你,现在事情紧急了才来求助你,是我的过错。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方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时代召唤作家聚焦于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一系列反映精准扶贫的作品脱颖而出,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和表达。书写大时代,需要具备足够的思想穿透力,如何穿透繁杂的现实,在零碎的细节中把握时代的总体性特征、理解时代的精神内涵,对作家而言有相当的难度。善于将精准扶贫给当下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置于丰厚的历史土壤中进行表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贺享雍的十卷本《乡村志》本着“为时代立传,为乡村写志,替农民发言”的宗旨,以贺家湾为中心,探讨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最后一卷《天大地大》尤其将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当精准扶贫被置于阔大的历史背景下,贺家湾也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赵德发的《经山海》每一章开头都有一个小引“历史上的今天”,将当下置于更加悠远的历史时空,把乡村扶贫工作中的每一点变化都纳入正在进行的历史进程,在宽阔的历史视野中映照出新时代的生机与力量。这些创作将精准扶贫工作置于较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有利于在更深广的意义上理解新时代乡村的特征,建构乡村审美经验。驻村干部大都是从城市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外来者”视角就成为当下扶贫文学的主导性叙事模式。但是,外来者如何才能真正进入乡村内部,关涉到文学呈现出怎样的乡村经验,如果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或者机械的政策解读层面,就会影响写作的有效性。不少扶贫文学坚定人民性立场,采取平视视角,致力于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