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一种尝试.docx
上传人:猫巷****提格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一种尝试.docx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一种尝试.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一种尝试摘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普通高校的教师,该怎样面对这一问题呢?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观点,并总结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经验。关键词:现代文学;教学;大学生;做人面对“全球经济”或者说“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最近几年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其目的正是为了造就一代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在全社会都在关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高等院校中人文学科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思考和体会,我们以为对于具有一定知识水准而又渴求成才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如何“做人”。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世界各国大学校长代表会议。就高等教育面向2l世纪发展的总趋势暨关于全球素质人才培养的议题进行讨论,与会校长一致认为,理想的大学应该具备三个标准:一是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方法论(笔者概括为“知识”和“方法”);二是具有将本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知识结合的能力(创造能力):三是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做人”)。由此可见,教学生“知识”、“方法”、“创造”、“做人”,是全世界大学教育的共识。但在教“知识”、“方法”、“创造”、“做人”之间的关系上,我们以为,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教“做人”恐怕更为重要。学生没有知识当然不行,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方法”也不行。因为一味的模仿只是“匠人”的行为,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不会应用和创造当然更不行,因为单纯的重复人类就不能发展。然而大家知道,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方法,可是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必要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方法”,但是无论什么学科或专业,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甚至对父母、对自已有用的专业人才,即是说他们不仅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头脑,开拓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而且更应该具有广阔的胸怀,高尚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学会“做人”甚至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其实。考察古今中外的学校教育我们便会发现,尽管它们在内容上有很多不同,但在教学生如何“做人”这一点上却是相通的。美国大学对本科生的要求,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learn即Jearntodo(学会做事),learntobe(学会做人),learntohowtolearn(学会学习),learntobewithother(学会与人相处)。一句话,这仍然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因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等,其关键还是有关自身素质的问题,也就是有关个人的意志、品质、人格的问题。中国古代对士人要求的最高境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也就是“做人”放在“治国平天下”之前,足以说明“做人”的重要,因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我国古代的许多志士仁人,他们把人格、气节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士可杀而不可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做人”的榜样。建国以后,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注重“又红又专”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问题。毛泽东曾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邓小平更是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针,他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必须担负起振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双重历史使命,为此需要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继承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任务和目标。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并把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兴危,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此,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从事人文学科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我们始终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教书育人,长抓不懈。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不是指那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式的抽象说教,而是有其鲜明的特点:一、以高品位的文学作品陶冶人。文学,如果从现实的实用角度来说它是“无用的”,即俗话所说的墙上面马不能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