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带毫米波空心波束天线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宽带毫米波空心波束天线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宽带毫米波通信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门话题。毫米波通信具有高速率、大带宽和大容量等特点,但其信号穿透能力较差,通信距离短和对障碍物的敏感性高等问题,对天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天线设计主要采用矩形波导天线或同轴馈线天线等结构,然而这些天线往往存在无法满足高速率、大带宽等通信要求等问题。因此,对于毫米波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的宽带毫米波天线设计及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探索宽带毫米波空心波束天线的设计与制造,以此解决

AX-81SM军用有源LH-HF接收天线.pdf
澳大利亚万瑞COMMUNICATIONSAX-81SM军用有源长/中/短波接收天线AX-81SM是一种小型鞭状有源长/中/短波接收天线,非常坚固,适合在环境恶劣的户外使用,尤其适高性能的专业和军事应用,对于需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以及场地狭小的各种场合,这个天线具有很大优势。AX-81MS天线的频率范围为20kHz~30MHz,10kHz~50MHz也可使用,性能略有下降(仍有较好的接收效果)。AX-81SM天线可用于各种目的,尤其适用于万瑞G313i和G313e接收机。AX-81SM的主体材料为含钼的低碳奥

时域近场测量中超宽带天线的应用及优化的开题报告.docx
时域近场测量中超宽带天线的应用及优化的开题报告一、背景随着对通信系统性能要求及无线电频谱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超宽带技术应运而生。超宽带技术具有带宽宽、时分辨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在雷达、无线通信、医疗、安全检测、定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超宽带技术的实用性需要天线技术的支撑,因为天线是超宽带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天线的特性和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为了确保超宽带天线的性能和准确的现场测量结果,需要采用时域近场测量技术。时域近场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天线辐射特性的准确测量和分析,是

MIMO与智能天线空间共融技术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MIMO与智能天线空间共融技术研究的中期报告【前言】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需求不断增加,要求系统需要更高的吞吐量、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更好的传输质量等方面的提高。同时,频率资源的日益短缺、无线信道复杂多变等因素也给高速数据传输带来了挑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MIMO和智能天线空间共融技术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背景】MIMO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同时传输数据,有效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同时,智能天线可以通过自适应调整天线的方向、增益和极化等参数,达到最优的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天线优化设计技术的中期报告.docx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天线优化设计技术的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天线优化设计技术一、研究背景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因此天线的设计和优化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差分进化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天线设计领域,其优越的收敛性和鲁棒性使得它在天线设计优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差分进化算法的优化和改进,提高其在天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天线优化设计技术展开,旨在研究差分进化算法在天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MIMO系统中发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的任务书.docx
MIMO系统中发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的任务书任务书一、任务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即多进多出)技术已经成为了目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MIMO技术通过在发射和接收端增加天线数量,使得同一时间和同一频段上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流,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在MIMO系统中,发射天线的选择对系统的性能影响非常大,因此如何选择发射天线,以最大化系统的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成为了当前MIMO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二、任务要求本次任务

多天线通信系统的检测算法研究的任务书.docx
多天线通信系统的检测算法研究的任务书任务名称:多天线通信系统的检测算法研究任务背景和意义:在5G通信技术时代,多天线系统作为其中关键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天线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和效率。因此,研究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检测算法,对于推动5G通信技术的发展,提高多天线系统的通信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任务内容:1.综合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原理,研究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检测算法。2.研究传统检测算法(如ZF、MMSE等)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并

双频双极化背腔缝隙天线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双频双极化背腔缝隙天线研究的中期报告首先,双频双极化背腔缝隙天线是一种新型的天线结构,具有双频双极化和较小的体积、优秀的隔离度等特点。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基于该天线结构进行了若干方面的研究,并在此进行中期报告。首先,我们利用电磁场模拟软件对该天线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在不同频率下对其响应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结构能够实现较高的频率分离度,且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和较低的驻波比。其次,我们对该天线的双极化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天线缝隙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等,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两个频段的正交极化和左旋/右旋椭圆

几种标签天线及双通带滤波器设计的中期报告.docx
几种标签天线及双通带滤波器设计的中期报告本次中期报告主要介绍了几种标签天线及双通带滤波器设计的进展情况,包括以下内容:1.基于磁耦合的标签天线设计磁耦合是一种常用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可以用于标签天线的设计。本文采用了一种磁耦合标签天线结构,通过改变线圈间的距离和线圈数目,实现了多频段的天线设计。通过仿真结果可知,该天线具有较好的天线增益和阻抗匹配特性。2.基于微带线的标签天线设计微带线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频传输线,可以用于标签天线的设计。本文采用了一种矩形微带天线结构,通过优化天线的尺寸和形状,实现了较好的

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技术研究的综述报告.docx
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技术研究的综述报告微带天线由于其便于制造、易于集成和小型化等优点,在无线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无线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和高集成度的需求不断增加,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技术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材料和结构、设计和优化、制造工艺等方面。一、材料和结构材料和结构是影响微带天线小型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常用的材料有铜、铝、金、银等导电材料,以及PTFE(聚四氟乙烯)、FR-4(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等介质材料。其中,PTFE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低损耗和

13.56MHz片上天线设计和制作的综述报告.docx
13.56MHz片上天线设计和制作的综述报告片上天线是指将天线嵌入到芯片内部,作为集成电路的一部分。与外部天线相比,它具有更小的尺寸、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集成度。13.56MHz是指电磁波频率的一种,常用于近距离的无线通信,如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和无线充电等。本篇综述报告将着重介绍13.56MHz片上天线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一、13.56MHz片上天线的设计13.56MHz片上天线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天线的形状和尺寸形状和尺寸是片上天线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它们

一副智能天线可发送的独立波束数研究.ppt
引言引言引言概述1、CDMA中SA工作原理、对多波束的要求SA的工作原理CDMA基站收信考虑:1.r1DOA检测难度大;2.TD-SCDMA一个时隙有8路CDMA语音,需8套DOA检测和定向接收,难度大;3.定向接收基础上再实现3径信号的RAKE接收,复杂度需上升3倍,难度更大。CDMABS发信:收发信时间间隔小,可用收信的MSDOA利用SA将信号定向发到MS。效果:MS收信号中无MPI、MAI,CDMA的频谱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CDMA自干扰;即MPI、MAI,基带处理产生,只能用空分多址(SDMA)消

13基站天线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是什么.doc
13.基站天线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没有夭线也就没有无线电通信。那么,天线为什么能发射(接收)无线电波呢这需要从两根导线上的感应电流说起。当距离很近的两根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见图1一25A),导线上的感应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电场被束缚在两导线之间,线外几乎没有辐射;如果把两根导线张开(见图I一25B),一部分电场能够散播在周围空间。当导线的长度L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时,导线上的电流将大大增加,因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见图1一25C)。由此可知,两根导线辐射无线电波的能力是与导线的长度

毕业设计(论文)-口径耦合宽频圆极化天线设计.doc
提供全套毕业设计,各专业都有编号:题目:口径耦合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单位:姓名:职称: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2012年12月25日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带天线的几种理论分析方法,传输线模型理论,空腔模型理论和积分方程法。第三章接着讨论了微带天线的圆极化理论,圆极化波的性质,以及如何实现圆极化,重点论述了单点馈电,双点馈电的圆极化天线。第四章讨论了微带天线的宽频带和小型化技术,讲述了多种实现小型化和宽频带的方法。本文在第五章讨论小型圆极化天线

大学毕业论文-—智能天线的发展及在tdscdma中的应用.doc
智能天线的发展及在TD-SCDMA中的应用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231461045"摘要PAGEREF_Toc231461045\h1HYPERLINK\l"_Toc231461046"AbstractPAGEREF_Toc231461046\h2HYPERLINK\l"_Toc231461047"第一章智能天线简介PAGEREF_Toc231461047\h3HYPERLINK\l"_Toc231461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