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特定外界条件下工作的构件,虽然所受应力低于材料屈服强度,但服役一定时间后,也可能发生突然脆断。这种与时间有关的低应力脆断称为延滞断裂。外界条件可以是应力,如交变应力;也可以是环境介质,如腐蚀介质、氢气氛或热作用等。由交变应力引起的延滞断裂,就是疲劳断裂;而在静载荷与环境联合作用下引起的延滞断裂,叫做静载延迟断裂,或称静疲劳;疲劳与断裂是材料、构件和机械最常见的失效方式,约占构件全部失效的50%~90%。12.1疲劳12.2低温断裂与疲劳12.3高温蠕变与疲劳12.4环境断裂——氢脆12.1疲劳一、疲劳概念若每个周期内的载荷参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称为恒幅疲劳,否则则为变幅疲劳;由变动的外载荷与腐蚀介质共同作用的疲劳为腐蚀疲劳;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或高于(0.5~0.6)Tm时的疲劳,属于高温疲劳,Tm为金属的熔点;由于温度的变化形成的变动热应力引起的疲劳,称为热疲劳;低温影响材料的疲劳行为,还没有关于低温疲劳的确切定义;应变速率大于102/s的疲劳问题属于冲击疲劳。2、疲劳失效的特点(1)疲劳断裂表现为低应力下的破坏断裂疲劳失效在远低于材料的静载极限强度甚至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下发生。(2)疲劳破坏宏观上无塑性变形与静载荷作用下材料的破坏相比,具有更大的危险性。(3)疲劳是与时间有关的一种失效方式,具有多阶段性疲劳失效过程是累积损伤的过程。由交变应力(应变)作用引起的损伤是随着载荷次数逐次增加的,如图12.3所示:图12.3碳钢的疲劳积累损伤曲线(4)与单向静载断裂相比,疲劳失效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缺陷更加敏感这是因为疲劳有极大的选择性,几乎总是在构件材料表面的缺陷处发生。(5)疲劳失效受载荷历程的影响过载损伤会导致疲劳强度的下降(如图12.3所示)图12.4为钢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加载到A点卸载再重新加载,其抗拉强度b与末卸载的相同,即未受到载荷史的影响。一定的过载也可能延缓疲劳裂纹的扩展,延长疲劳寿命,如图12.5所示。二、疲劳裂纹扩展的物理模型整个扩展过程可以近似地以“s”形曲线来描述:A段为第一阶段,K小,扩展速率低,da/dN<l0-6mm/次,为非连续区,呈现一种结晶学形态的断口;B段为第二阶段,da/dN>10-5mm/次,为连续扩展区,断口形态以疲劳条纹为主;C段为第三阶段,da/dN>10-3mm/次,为失稳扩展区,断口形态以“韧窝”(dimple)、晶间断裂或纤维状为主。2、几种物理模型根据疲劳断口表面与应力轴的相对位向,裂纹扩展可分为切应变型(第一阶段扩展)和正应变型(第二阶段扩展)两种。根据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裂纹扩展模型又可以分为三类:滑移型、钝化型和再生核型,见表12.1:3、疲劳裂纹扩展的力学行为与特征(1)疲劳极限与疲劳门槛值(EnduranceLimitandFatigueThresholds)疲劳极限是疲劳曲线水平部分所对应的应力,它表示材料经受无限多次应力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疲劳门槛值是疲劳裂纹不扩展的K最大值。图12.8缺口试件中的应力/应变场和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区示意图a缺口试件中应力/应变场简图b光滑、缺口疲劳极限N与门槛值Kth的相互关系Lukas导出缺口与光滑试件疲劳极限N与0的关系:式中:Kt为应力集中系数;Katb为基本门槛值,等于;为缺口半径;c为临界应力。疲劳极限与疲劳门槛值分别反映了交变载荷作用下材料对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的抵抗力。因为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的机制不同,对于现有的金属材料,在使疲劳极限提高的同时往往降低了疲劳门槛值,反之亦然。(2)小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在与长裂纹相同的名义驱动力下,小裂纹扩展较快;在长裂纹的门槛值之下,小裂纹仍以较高的速率扩展,见图12.9。小裂纹现象主要出现在下述三种情况:①裂纹长度与材料的特征微观尺寸相比不够大;②裂纹长度与裂纹尖端前方的塑性区尺寸相比不够大;③裂纹长度小于某一值。(3)裂纹闭合行为裂纹闭合现象是指疲劳裂纹在外加拉应力作用下,裂纹张开位移仍为零的状态。一般认为裂纹闭合的机制有三种:塑性诱发(Plasticity-Induced)闭合氧化物诱发(Oxide-Induced)闭合粗糙度诱发(Roughness-Induced)闭合(图12.7)图12.7裂纹闭合的三种形式Elber根据实验观察到的裂纹闭合现象提出了有效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定义为:式中:——最大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完全张开时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即裂纹扩展的有效驱动力。通过可以解释应力比R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如图12.10所示。图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