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英语是主语显著型语言,而汉语是话题显著型语言。英语语法规定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的句子在英语里是个例外。主语是整个英语句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主语决定动词谓语的形态,由此而构成了SV搭配。SV搭配是英语句法构架(ɡòujià)的核心。相反,汉语主语并不具有英语主语的那种“不可或缺性”。汉语主语具有很大的词类兼容性,汉语的主语可以是一个话题:名词性事物固然可以成为“话题”,动词性、形容词性、数次性及情状事物的名词都可以成为“话题”。例如:汉语主语有多种形式,汉语的谓语也有多种形式,谓语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一个(yīɡè)动词,也可能是一个(yīɡè)名词或是形容词。然而,在英语句法结构中,SV搭配规定谓语必须是动词。一看到动作,我们很自然就想起动作的主体。这一区别也反映出主体在英民族思维中所占有的分量。注意到这一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对我们理解英语原句,从而正确翻译英语长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汉语句子的语态是隐含式的。主语的身份是主动还是被动很模糊,但却不言而喻。英语的情况恰好相反。主动与被动两个范畴(fànchóu)始终径渭分明。对被动语态的不同处理与英汉思维方式差异有很大关系。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同时以主体为中心,主体“身份”必须确定清楚;但是,汉民族的思维习惯是天人合一,人的行为必然是由人来完成的,事或物不可能完成人的行为。这种不言而喻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表达时常常把施事者隐藏起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事者及行为本身,因此受事者便充当了主语。英汉思维方式对于主客体的不同态度在各自语言上还有下列一些表现。英民族以主体为中心,因此极为强调所有格人称代词的使用,而汉语物主代词的使用频率却低得多。英语句子多前中心,汉语句子多后重心,这反映了英民族以自我为中心,汉民族以群体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特征。否定转移也体现了英汉两民族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英语强调的是谓语动词的中心作用,目的是突出施动者的动作和行为的陈述,而汉语则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必总把陈述主语的谓语动词置于中心位置。还有一点须注意到,英民族严格区分主客体,同时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影响和作用;而汉民族一般对思维的主客体不加区分,同时认为只有(zhǐyǒu)人才能做出有意识的动作或行为。这一区别造成了英汉两民族两种不同的语言心理倾向:英语经常使用非人称主语(物称主语),与汉语常使用人称主语形成鲜明的对照。总的说来,以上探讨了英汉两民族对思维中主客体的不同态度及其在各自语言上的集中反映,这些将有助于我们解决翻译中的棘手问题,减少译文的“翻译腔”。1.下雨了。汉译英时,应注意:汉语重意念,寻找主语时应先理解全句的意思,然后找出话题,抑或用英语中的对等词语、抑或易词而译、抑或补充(bǔchōng)主语,有时还需要考虑与上下文的呼应与衔接。一般说来,无论汉语原句是典型的主题—述题结构,还是与英语类似的主—动—宾结构,假如直接把原文的主题或主语取作主语后,译文显得生硬,句子结构不平衡,或者与上下文在语气上不连贯的话,那么就要设法把原文的其他成分,也许是名词、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取作译文的主语。一般认为,确定主语(zhǔyǔ),应遵循如下原则:1.在无主句的翻译中,须要添加必要的主语(zhǔyǔ);2.在句中应该突出的信息;3.必须符合英美人的思维视角;4.必须符合英语的逻辑搭配习惯;5.必须符合行文连贯的需要。1.在无主句的翻译(fānyì)中,须要添加必要的主语;北静王笑道:名不虚传(míngbùxūchuán),果然如“宝”似“玉”。(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2.主语必须是句中应该(yīnggāi)突出的信息——上海采取(cǎiqǔ)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3.主语必须(bìxū)符合英美人的思维视角October1st,1949sawthefounding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当时我怎么(zěnme)也记不起他的名字。Itneveroccurredtoherthathewasadishonestman.4主语必须符合英语的逻辑(luójí)搭配习惯读书可以增长(zēngzhǎng)知识。5主语必须符合行文连贯(liánguàn)的需要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xuéhǎo)的,非下苦功不可。感谢您的观看(guānkàn)!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