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仕途历程及其诗歌《归去来辞》.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陶渊明仕途历程及其诗歌《归去来辞》.pdf

陶渊明仕途历程及其诗歌《归去来辞》.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龙源期刊网陶渊明仕途历程及其诗歌《归去来辞》作者:肖守琴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2期“奇文共欣赏,疑文相与析。”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作为古今名篇选入高中教材,有论者凭自己的感悟、体验去解读,去鉴赏,去品藻,见仁见智。现根据自己在教学中查阅的有关资料,不揣冒昧,浅陈陋见。我们先探讨一下陶渊明13年仕途生活的反复历程。一、陶渊明为何出仕我也不怀疑陶渊明“大济苍生”的理想。然而,至少还有下面几个原因是不应忽视的。、“仕途时1尚”的影响。出仕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时尚,一种普遍的人生价值观。陶渊明不是生活在真空,“仕途时尚”的观念对他不可能没有影响。、特殊家世2的影响。据史书载,他的曾祖父陶侃本是一个出身“孤寒”的士人,湖南武陵的溪族人(《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与此有关),早年屡受人歧视,后凭武功官至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为长沙郡公。他是一个很重视功名事业,勇于进取的人。有人评论他“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陶渊明所写的《命子》诗里,称赞曾祖父是“桓桓长沙”,说他受天子“专征南国”的重任,却能够“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可见他对曾祖父的功勋品德,是颇引为骄傲的。他的《命子》诗里,说他祖父是“直方二台,惠和千里”,说他父亲虽然曾经“寄迹风云”却能够“冥兹愠喜”。他的外祖父孟嘉,曾经作过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陶渊明赞扬他是一个既有气节修养,又非常从容坦率的人物。这一特殊家世,给陶渊明的思想性格带来种种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儒家思3想的影响。陶渊明少年时代物质生活虽然很贫困,精神生活却是相当丰富的。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学习《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习儒家的《六经》。“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他的抱负很大,希望自己将来能“大济苍生”,把社会治理得像尧舜盛世一样。龙源期刊网二、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官场黑暗。公元1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29岁。这一年,他第一次出来做官。萧统《陶渊明传》说:“亲老家贫,起为州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职。”他在《饮酒》诗里自述:“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冻馁固缠已。是的向立年,志意多所耻……”这就是他出仕的全部情况。不久,江州召为主簿,不应。在家闲了六七年。可是他对统治者的幻想并没有完全破灭,他的壮志也没有消失,所以他又第二次出仕,大约在公元400年(晋安帝隆安四年),他36岁。这次他来到江陵,做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想借以实现他“大济苍生”的理想。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各州的军政兵权,野心勃勃,妄想夺取东晋的政权。陶渊明发现他并不能帮助自己实现理想,对他滥杀无辜、剪除异己,培植亲信,招兵买马,准备上演篡弑丑剧非常憎恶,于是他又产生了归隐的念头:“读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正好37岁那年,他母亲去世,按照古代规矩,陶回家。陶渊明做刘裕的参军。这是他第三次出仕,心情非常矛盾:一方面怀着幻想和希望,另一方面又疑虑重重。“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可见他做了再次归隐的准备。经过这三次的仕途反复,他已决计彻底辞官,过归隐生活。然而,为何同年秋天(405年8月),他又去做彭泽令呢?萧统的《陶渊明传》和他的《归去来辞序》对这次做官经过都说得很清楚。用上海廖仲安老先生的话说,陶渊明这次出仕彭泽令的动机,是为归隐生活做物质准备。说穿了,也就是为了归隐后有酒喝,有饭吃。《传》中“聊欲弦歌,以为三经”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序》中说的“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意思也是为了“三经之资”。但是,这种为谋隐而求官彭泽的行为,对他来说太痛苦了。但他想等到来年公田收获一次后再辞官,恰在这时,妹妹死在武昌的噩耗传来,他立马辞官,坚决地走了。、性本爱丘山2的天性。陶渊明从小在邻近长江、鄱阳湖、庐山的浔阳柴桑的乡村中长大,朝夕与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色接触。他生活的时代,又是自然美在人们意识中日益显豁的时代。东晋人赞美山水的许多名言隽语,老庄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和美妙的寓言,《诗经》、《楚辞》以及魏的诗歌、辞赋、散文又给他以丰富启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他从小就喜爱自然。正因为如此,当他官场失意而苦恼时,也就很自然地想念到乡村自然风光中的种种乐趣。、老3庄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在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老庄思想也影响着他。儒家思想教导他有所进取,道家哲学教导他有所不为。这些互相矛盾的哲理,使他在进入社会之前,已经对人生道路有了种种的设想。他的《感士不遇赋》说,“击壤自欢”(过独善其身的隐居自龙源期刊网得生活)或是“大济苍生”都不失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