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民航局网站发布新规,根据航空安全需要,中国民用航空局4月7日决定,从即日起禁止旅客随身携带打火机、火柴乘坐民航飞机。民航有关部门提醒广大旅客自行处理好相关物品,以免由此造成航班延误,影响旅客行程。此外,民航局要求客舱乘务员加强对客舱的安全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加强对空运货物的安全检查,要把好货物的接收、保管、地面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确保货物从接收到交付始终处于监控之中,避免无关人员接近。如有疑虑,在装机前要对货物重新安检。14日起执行民航安检新规定,液态物品一律不能作为随身行李上飞机,托运行李也要100%开包检查。新规执行以来,平均每个人开包检查的时间为3至10分钟。旅客们发现安检时间长了,登机手续慢了。航空专家解释,旅客们只要熟悉安检条例,提前做好准备,安检新规适应起来其实很简单。果冻、果冻、牙膏都不能上飞机安检新规意在航空安全据了解,为了确保航空运输安全,国家民航局对旅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作了具体的要求,以往国内航班旅客每人可以随身携带1升液体,新规则禁止旅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自用化妆品每种限带一件,每件容器容积不得超过100毫升,如果有很多种,品种必须不同,还要有符合要求的特殊包装才行。不过,对于哪些是禁止上飞机的液态物品,许多旅客还是不明白。为了让旅客们一目了然,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特意对安检新规涉及的新禁带品作了实物展示。记者日前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看到,青年志愿者为旅客摆了一桌“禁带品”,其中包括矿泉水、牛奶、果汁、雪碧、酒、中药、摩丝、香水、果冻、牙膏、隐形眼镜药水。机场工作人员介绍说,大部分旅客都知道上飞机前把瓶装水喝完,但是对于果冻、牙膏这些胶状物质也不能上飞机,往往都不理解,要费不少口舌说服他们。每小时拦截两大筐“禁带品每小时拦截两大筐禁带品”禁带品麻烦”多女性旅客“麻烦多性旅客麻烦据萧山机场行检二队队长许洪艺介绍,新规执行以后,机场安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4倍,一个包检查好需要3分钟至10分钟。据了解,在登机高峰时段,安检工作人员每小时都要整理出两大筐遗弃物品,吃的、用的、喝的都有。另外,相比男性旅客,女性旅客由于习惯携带化妆品和零食,她们的“麻烦事”也特别多。记者在现场看到,有许多女性旅客在过安检的时候,才从包里面翻出了洗发水、洗面奶、各种式样的香水,听工作人员介绍需要去托运,有的选择忍痛割爱,把它们扔掉,有的则重新返回到值机柜台去办理托运。违反新规致使误机责任自负民航局发布的公告第六条规定,旅客因违反相关规定造成误机等后果的,责任自负。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各大机场尚未出现因为旅客拒不服从安检规定而造成的误机事件。不过因为新规实施以后安检速度放慢,手续比以前多,发生口角甚至身体冲突的事件也不少。据了解,民航局发布“禁液令”的第四天,一名女性旅客在一家机场乘机时,因为行李托运问题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并动手打了工作人员。这起意外事件最后以这名乘客书面道歉,并赔偿被殴打人员1.2万元告终。有关部门提醒广大旅客,国家民用航空局发布《禁止国内航班的旅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的安检新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确实需要携带液态物品旅行的旅客,应办理托运,并积极配合机场工作人员的工作,以保证旅行安全、顺畅、快捷。安检是否脱鞋上海两机场将“视情况而定安检是否脱鞋上海两机场将视情况而定”视情况而定-------------------------------------------------------------------------------------昨日,昆明国际机场再次提高安检级别,过安检口的旅客必须脱鞋受检。这样的规定也同样在新疆机场执行。为了防止危险情况发生,新疆机场规定,候机楼禁止非登机旅客进入,接送客亲友请留步候机楼大门外。对这两项规定,上海两机场表示暂未执行,不过,安检程度并未因此而有所放松。昆明国际机场安检员昨天对记者表示,要求旅客脱鞋受检,主要是检查旅客鞋内是否藏有刀具和违禁物品。而这种检查也并不新鲜,国内民航多年前已执行,只是近期按照中国民航总局的要求,加强了抽查力度而已。从26日起,旅客必须接受脱鞋检查。而险些发生炸机事件的新疆地窝堡机场也向早报证实,“按国家明文规定,所有登机旅客全部要脱鞋检查。”“南航劫机事件”发生后不到一月,该机场立即规定只有登机旅客才可以进入候机楼。地窝堡机场管理部门曾经透露,除了执行原民航总局下发的严禁旅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登机等规定外,机场同时规定,旅客只有凭机票和身份证及护照才可进入国内或国际候机楼,迎送旅客的亲友只能在候机楼门口止步。据了解,安检力度的加强导致安检速度减慢。昆明机场每位旅客的安检通过速度已经由原来的2分钟将至10分钟。而“脱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