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寄情山水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自编说明:长卷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作为元代变法的成熟者,可谓继往开来,他汲取了五代、两宋山水画精髓,并对元以后的山水画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被称为“元四大家”之首。明张丑评《富春山居图》“清真秀拔,繁简得中”。清远、真切、挺秀、超拔,笔法简约,虽去细腻描摹但近景秀美清晰可见,远景空濛亦依稀可辨,墨色浓淡适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南方富春山水的特点与韵味:山的丰美、温情与壮美,水的静美、灵动与渺远,树的挺秀与丰茂……。虽创作历经四年之多,但整幅作品气韵生动,气势如贯、浑然天成,仿佛一挥而就。同时本作品并不只是画家对风景的描绘,还寄托了了自己隐居山水的情怀,如陶源明诗句所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可谓情景交融。与其说黄公望描绘的是美景不如说是他心景与心境的写照,体现“诗意地栖居”的生活理想。本课教学内容为自编教材,承接五年级《绘画中的比例》和《山水画》,冀通过欣赏《富春山居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山水画的认识,感知、理解长卷山水之美。本课教学难度较大,应为中学教学内容。笔者少年时就喜欢《富春山居图》,但那时并不懂怎样欣赏,刚好借国家课题研究课之机好好研究一番(并非因为它的传奇经历和合璧的盛事)。二来国画欣赏教学也是我欣赏教学中的空白,想结合小学生有限的国画知识技能用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欣赏方式来做一有益的教学尝试,看看小学生能对这一复杂的巨作理解和喜爱到何种程度,更想通过本课的尝试授学生以“渔”,让他们知道如何来欣赏并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三来感喟于画家陈丹青关于中国“两千年来文脉已断”的论述(凤凰台视频),笔者专业为油画,对西方画史及技法风格谙熟一些,在平日的课堂上津津乐道,不知不觉中自己与学生的审美观都被西化了;当电脑键盘代替了笔的书写,书法与国画离我们更远了;笔者是南方人,远离故土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和方式的浸润,觉得江南山水已遥不可及,是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更是精神上的空缺,赏《富春山居图》居然有流泪的感觉。这些都让我觉得有必要来上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笔者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山水画这门早熟艺术之伟大,有中国山水的养育、中国文化的耳濡目染,笔者尽管无扎实的国画专业基础,教学经验也有限,但愿意斗胆一试。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游山玩水的经历,对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有极为粗浅的认识,但对“怎样欣赏古代中国山水长卷”是个空白,尤其是本课内容。关于《富春山居图》所欣赏的方方面面,取其中任何一点欣赏都非一节课能完成。另外由于年代久远,学生有多大的欣赏兴趣也很难说(前期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喜欢油画)。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人的情怀、历代山水画论中阐述的山水画创作法则等息息相关。笔者也将本作品与古代其它山水长卷比较,最能体现山水画可游可居的特点。学生对古代文学略知一二、其它所知甚少,但山水画构图中的远近法、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等通过赏析应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由于时间关系,笔墨技法略讲但应让学生感受到。三、设计思路:据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拟结合画家人生经历、画作的传奇故事与所涉及到的山水画知识等有机地融合到每个环节中。注重画作的呈现方式,继续关注自己研究课题《美术系欣赏课中图像功效研究》(笔者国家欣赏课题结题论文),使画作赏析方式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赏画作复制品为主,课件为辅,并根据学生需要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