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聚丙烯的合成工艺姓班老日名:叶添均级:高分子07-2师:期:杨鑫莉2010-12-20聚丙烯的合成工艺摘要:聚丙烯(简称PP)是一种热塑性合成树脂,用途十分广泛,市场需求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在聚烯烃树脂中,已成为仅次于聚氯乙烯、聚乙烯的第三大塑料,在合成树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是七十年代我国自行开发的。该工艺具有流程短、设备简单、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适合以炼厂气为原料生产聚丙烯的生产厂家。该工艺同时存在着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种单一,成本偏高的缺点。并介绍了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和控制手段关键词: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关键词Abstract:Polypropylene(PP),asoneofthermoplasticsynhteticresins,hasbeenwidelyusedinextensivepurposes,ThemarketofPPhasbeendevelopinginpresentyears.NowPPhasbecomethethirdPlastic(thePolyethyleneisthefirstandthePolyvinylChlorideisthesecond)andPlyaedmoreandmoreimPortantroleinPolyolefinresins.In1970sProductionProcessofthePolypropyeneinabulkPolymerizationhadbeendeveloPedinChinabyourselves.Thistechniqueisfitforrefineryplanttoproducethepolypropyleneusingtherefinerygas,becauseithassomemerits,suchastheprocessisshort,equipmentsissimple,investmentislittleandtheeffectthetheisquick.Meanwhilethetechniquehassomelimitations:thequalityofproductisunstable,thebreedofproductissingle,thecostofproductionishigher.Keywords:Batch,Bulkpolymerization,Polypropylene:前言:聚丙烯由于具有相对硬度高、比重小、拉伸强度高、透明性好和耐化学性能好、耐热挠曲温度高、并具有极好的注塑性能、能随意拉伸和定向、可以与其它材料共混改性等优点,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五大通用树脂中需求增长速度最快,已逐渐取代钢铁、木材、纸、聚碳酸酷、ABS、PS、尼龙、聚酷等其它合成材料。其用途主要包括纤维(编织袋、地毯、装饰品、土工布)、注塑成型制品(汽车部件、器具、玩具、家用器皿)和薄膜(香烟包装膜、食品包装膜、软物品包装)[l]。聚丙烯(PP)是热塑性塑料中的后起之秀,自1957年在意大利首次实现工业化以来,聚丙烯己成为通用热塑性塑料中历史最短、发展和增长最快的品种。1995年PP的世界产量为1910万吨,超过了聚苯乙烯的1000万吨位居第三,2000年的世界产量达到了2820万吨,超过了聚氯乙烯的2600万吨跃居第二,到2003年,其产量达到了3616万吨。我国聚丙烯工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起步比较晚,但生产工艺进步比较快,经过30多年的生产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5年聚丙烯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自2001年开始聚丙烯需求量超过聚氯乙稀、仅次于聚乙烯,位居五大合成树脂的第二位。2005年国内产量475万吨,进口量330万吨,表观需求量高达805万吨。成为国内合成树脂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因此,聚丙烯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尽快提升聚丙烯的生产技术水平是国家的战略需求。2005年底,我国有聚丙烯生产企业70多家,生产装置90多套,总生产能力约为545万吨/年,约占世界PP总生产能力的12%。其中连续法PP生产装置有37套,间歇式生产装置54套。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几种聚丙烯生产工艺对比流程叙述及影响因素,控制手段:流程叙述及影响因素,控制手段:(间歇式聚丙烯装置工艺原则流程图)(聚丙烯装置工艺流程图)聚合反应机理:聚合反应机理:根据催化剂的生产反应及其动力学推测,TiCl3及烷基铝化合物在聚合过程中参与构成活性中心。实验证明TiCl3中加入少量烷基铝就有聚合活性,不加则无聚合活性,在Ti和Al之间以桥的形式链接起来的烷基,便是活性场。如下模式:PnClClAlRRTiClCl()